立政殿内的药味似乎又浓重了几分,沉甸甸地压在人心头。
金兽香炉里袅袅升起的安神香,在这浓得化不开的药气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殿角的冰鉴散发着丝丝寒气,却驱不散那份源自病体的沉郁。
长孙皇后半倚在层层锦被之中,如同一尊易碎的玉像。
宽大的寝衣愈发衬得她形销骨立,曾经温润的容颜只剩下令人心悸的苍白,唯有一双眼睛,依旧沉静温婉,只是深处蕴藏着挥之不去的疲惫。
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费力,胸口的起伏微弱得几乎看不见。
李世民坐在榻边,紧握着妻子那只瘦骨嶙峋的手,仿佛想将自己的生命力渡过去。
他连日来的焦虑和暴戾,在妻子面前被强行压下,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疼惜和一种近乎无力的焦灼。
他眉头紧锁,目光片刻不离榻上的人影,仿佛稍一错眼,这微弱的烛火便会熄灭。
殿内侍立的宫人屏息垂首,如同泥塑木雕,唯恐一丝声响惊扰了皇后那脆弱的安宁。
殿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隙,李承乾的身影悄然出现。
他换了一身素净的常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混合着忧虑与孺慕的沉重,脚步放得极轻,如同踩在云端。
他先是恭敬地对着帝后方向无声行礼,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走到榻前数步,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用一种充满关切和心疼的目光,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母亲。
李世民察觉到他的到来,抬眼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眼神示意他噤声,莫要惊扰了皇后难得的平静。
李承乾会意,默默垂手侍立一旁,目光落在母亲苍白的面容上,那份沉痛和担忧无比真实。
他耐心地等待着,直到长孙皇后似乎从短暂的昏沉中清醒了些,睫毛微微颤动,缓缓睁开眼,目光有些迟缓地落在他身上,露出一丝极淡、却足以让李承乾心头一酸的笑意。
“母后”
李承乾这才上前一步,声音放得极低,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孺慕和哽咽,
“儿臣来看您了。”
他顺势在榻前脚踏上跪坐下来,位置比李世民略后,姿态谦卑而虔诚。
“乾儿,来了---”
长孙皇后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病中特有的虚弱气声,她费力地动了动手指,似乎想碰碰儿子。
李承乾连忙将自己的手覆上母亲冰凉的手指,感受到那微弱的脉搏,心头又是一紧。
他抬起头,望向李世民,脸上忧色更浓,语气沉重而恳切:
“父皇,母后这病太医署可有什么新的法子?儿臣看着实在忧心如焚---”
李世民闻言,眼中痛色一闪,沉重地摇了摇头,声音喑哑:
“还是老样子,只能慢慢将养,急不得---”
他握着皇后的手紧了紧,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什么。
李承乾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掩盖了眼底一闪而过的思绪。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积攒勇气,又像是在斟酌词句。
殿内只有冰鉴融化的水滴声,滴答,滴答,敲在寂静的空气里。
终于,他重新抬起头,脸上的忧虑之色并未减退,却似乎多了一重心事。
他看向李世民,目光真诚而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为他人着想的“不忍”,声音放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萦绕心头多日,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李世民目光依旧在皇后身上,并未移开,但语气示意他说下去。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语气变得格外恳切和沉重:
“是关于太傅李纲先生。”
李世民的目光终于动了动,转向儿子。
李纲是东宫首席师傅,地位尊崇,学识渊博,更是以耿直敢谏闻名朝野。
李承乾脸上适时地浮现出深深的敬重和担忧:
“李太傅年高德劭,学究天人,为教导儿臣,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儿臣铭感五内。只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锁得更紧,语气充满了真挚的“不忍”,
“近来儿臣观太傅,精神似不如前。讲学时,偶有停顿恍惚;批阅儿臣课业,墨迹也偶有凝滞颤抖。前日午后,太傅讲《尚书》至一半,竟伏案小憩了片刻才醒,儿臣看在眼里,实在、实在心中难安!”
他语气中的担忧和心疼几乎要溢出来,将一个敬爱师长、体恤长辈的孝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太傅年事已高,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却还要为儿臣这不成器的学生劳心劳力,耗费精神---”
李承乾的声音微微发哽,显得情真意切,
“父皇!儿臣每每思及此,便觉愧疚难当!太傅乃我大唐文华瑰宝,国之柱石,若因教导儿臣而过度操劳,损了根本,儿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将一个尊师重道、体恤老臣的储君形象塑造得无比丰满。
核心诉求清晰:李纲老了,太累了,该休息了!为了太傅的身体健康,请让他“荣养”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