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船队的帆影彻底消失在云梦泽的水天之际,一种奇异的寂静笼罩了洲渚。那并非真正的宁静,而是喧闹过后的空落,以及潜藏在平静之下、亟待喷薄的自生力量。东南角那片曾经戒备森严的汉营,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营房和熄灭的灶坑,仿佛一场短暂的梦。
苏轶立于码头,感受着这股变化的氛围。他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属于刘邦集团的、混杂着野心与汗水的特殊气味,但更多的,是属于云梦泽本身的、带着水汽与泥土芬芳的气息。
“传令,”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清晰而稳定,“即日起,解除汉营区域封锁,所有营房、设施,由后勤司接管,清点登记,妥善利用。原汉营驻扎高地,划入‘护泽军’日常巡逻范围,增设了望哨塔。”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云梦泽这架精密的机器,开始抹去客人的痕迹,并迅速将那片区域重新纳入自身的体系。空置的营房被改造成新的工坊或仓库,高地则变成了监视外围水域的绝佳前哨。这种高效而有序的“消化”过程,本身就在向所有泽中成员宣告:汉王已去,云梦泽依旧,并且将以更独立的姿态运行。
然而,独立也意味着需要直面更广阔天地的风浪。没有了刘邦这块或真或假的“虎皮”,周边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势力,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这片日渐丰饶的水泽。
首先是粮食。云梦泽凭借许稷的农事改革和相对安定的环境,粮食储备逐渐充实,这在乱世中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吸引了周围郡县饱受战乱和饥荒的流民。最初只是零星前来,后来渐渐形成小股潮流。如何安置这些源源不断的人口,既是对云梦泽吸纳能力的考验,也潜藏着被其他势力指责“招诱流亡”、甚至借机派遣细作的风险。
苏轶与周夫子、许稷等人商议后,定下“甄别安置,以工代赈”之策。于泽外设立临时收容点,由黑神卫“风语部”外围人员与周夫子麾下弟子负责初步甄别,查验籍贯、来路,询问技能。确认无重大可疑者,方可引入泽中,根据其能力分配至垦荒、工坊或筑路等劳役中,以其劳作换取口粮和暂时的居所,表现优异者,方可逐步融入,获得正式身份。此举既缓解了人口压力,又将潜在风险挡在核心区域之外。
紧接着是贸易。云梦泽的工械,尤其是改良农具和品质优良的箭簇、皮甲,名声渐渐传开。一些中小规模的割据势力、地方豪强,甚至某些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下属,都开始派来商队,试图进行交易。他们带来的,或许是云梦泽急需的金属、盐巴、布匹,也可能是试探、是离间、是包藏祸心的算计。
面对纷至沓来的商队,苏轶在议事堂召集核心成员,定下基调。
“贸易可做,但需立规矩。”他目光扫过众人,“其一,所有交易,需经泽内‘市易司’(新设机构,由周夫子兼管,黑神卫暗中监督)统一核准,严禁私下交易,尤其军械。其二,交易地点,定于泽外新设的‘互市圩’,非请不得入泽。其三,交易物以我们紧缺的物资为主,金银次之。其四,所有外来商队,需登记造册,其人员活动范围受限,由‘铁壁部’严密监控。”
他将贸易视为获取资源、了解外界的窗口,但也筑起了坚固的篱笆,防止经济渗透和情报泄露。
内部治理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事务繁杂,原有的简单架构开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苏轶在周夫子的协助下,参考古籍与实际情况,开始搭建更细致的行政体系。在“工勋授爵”的大框架下,细化了农、工、兵、学(包括医疗)等各领域的功勋评定标准,设立相应的职司,如农丞、工监、兵曹、学官等,明确权责,使得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同时,他格外强调律法的公正与透明,由周夫子主持编订的《云梦泽约法》逐渐完善,涵盖了田土、工酬、刑名、市易等多个方面,虽不及秦法繁苛,却更具针对性和人情味,旨在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权益与泽内秩序。
这一系列举措推行下去,云梦泽并未因刘邦的离开而陷入混乱,反而呈现出一种勃发的内生动力。新开垦的田地产出稳定,工坊区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护泽军”在惊蛰的操练下愈发精悍,黑神卫的耳目也随着贸易和流民的到来,悄然向更远的区域延伸。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日,灰鹊带来了一个颇为棘手的情报。
“主人,临江王共敖麾下有一将领,名为梅鋗,率兵三千,驻扎于距离我云梦泽不足百里的竟陵。此人原是郦山刑徒出身,骁勇善战,但军纪败坏,常有劫掠地方之举。近日,其派出的斥候,多次出现在我泽外互市圩附近,似在窥探。更有传言,其对我泽中粮草、工械,颇有垂涎之意。”
临江王共敖,乃是项羽所封诸侯之一,名义上统辖着包括云梦泽周边在内的大片区域。其部将梅鋗的窥伺,意味着云梦泽的独立发展,已经开始引起这些“官方”势力的注意和贪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扶苏已死,秦匠当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扶苏已死,秦匠当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