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的“淬火”离去,带走了萦绕在金州上空的紧张气氛,也带走了某些人借机兴风的侥幸。齐昊的执政地位和改革路线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更加稳固。他没有沉湎于“过关”的轻松,而是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筹备已久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他深知,对于西山省这样亟待转型升级的内陆省份而言,创新不是锦上添花的选项,而是决定未来命运的生死之战。
大会在金州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场布置得科技感十足,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闪烁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标语。与以往会议不同,这次参会者中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风险投资机构的代表,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与激情。
齐昊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主旨报告。他的报告没有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朴实的语言,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对西山省摆脱路径依赖、重塑竞争优势的极端重要性。
“……同志们,我们西山,不能总是跟着别人后面跑,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我们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需要我们有不甘人后的志气,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更有十年磨一剑的静气!”
他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蓝图,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西山科创十条”的硬核政策:设立规模空前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最优惠的税收减免;建立企业研发投入的递增奖励机制;实施“西山英才”计划,面向全球招揽顶尖创新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级别的科研经费、生活补贴和子女教育保障……
每条政策都直指创新主体的痛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眼神越来越亮。
为了确保政策不沦为“纸上蓝图”,齐昊亲自担任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长,并建立了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要求各地市、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创新,将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核心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然而,点燃创新的星火易,形成燎原之势却难。政策出台后,挑战接踵而至。
首先是人才问题。“西山英才”计划虽然吸引力巨大,但在与沿海发达地区争夺顶尖人才时,西山省在生活环境、科研配套、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短板依然明显。首批申报者中,虽然有不少优秀人才,但真正意义上的“顶尖大师”和“领军人物”仍显不足。
省人社厅厅长向齐昊汇报时面露难色:“齐省长,我们开出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但一些顶尖人才还是更倾向于去北京、上海、深圳。他们看重的是那里的综合创新氛围和产业链完整性。”
齐昊没有气馁,他指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打出我们的特色牌!我们的优势在于应用场景丰富,尤其是在能源、材料、农业等领域。要重点引进那些研究方向与西山产业结构契合度高的急需紧缺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对接。同时,要下大力气改善我们的科研平台和城市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更大的阻力来自于思想观念和利益格局。当“西山科创十条”进入具体落实阶段,尤其是在涉及大量资金分配和资源配置时,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
在一次讨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使用细则的专题会议上,分管财政的副省长提出:“基金规模巨大,必须确保安全性和效益性。我建议,投资决策要更加审慎,优先支持那些技术成熟、市场前景明朗、有抵押担保的项目。”
他的建议看似稳妥,实则可能将大量处于“死亡之谷”的早期、高风险创新项目排除在外。这与齐昊希望基金发挥“雪中送炭”、敢于“投早投小”的初衷相悖。
“财政资金的安全当然重要,”齐昊接过话头,“但科技创新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敢投那些‘看上去很美’、没有失败风险的项目,那这个基金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核心价值!我们必须建立容错机制,允许一定的失败率,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的项目筛选和投后管理制度,确保决策过程专业、透明,而不是简单地用传统的银行信贷思维来管理创新基金!”
他的坚持,最终促使基金管理办法中写入了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条款,比如建立由行业专家、投资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引入“尽职免责”原则等。
与此同时,省科技厅在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整合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些依托传统高校或院所建立的实验室,虽然成果产出效率不高,但因其负责人是资深院士或学术权威,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科技厅厅长几次协调,效果不佳。
齐昊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亲自请来了几位德高望重、思想开明的老院士和大学校长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也坦诚交流省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权利巅峰青云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权利巅峰青云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