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洪狂客洪昇:把《长生殿》写火又把自己“作”凉的清朝戏痴
第一章 钱塘才子:被书香喂大的“文艺卷王”
清朝康熙年间的钱塘(今杭州),洪家绝对是当地的“文化名门”。用现在的话说,这家人祖上就是“学霸世家”——爷爷洪起鲛是明朝进士,老爹洪起潜官至詹事府主簿,叔伯们不是写诗就是作画,家里的书房比菜市场还热闹。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洪昇想不文艺都难。
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后来因为《长生殿》名震天下,被世人尊为“南洪”,与写《桃花扇》的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这雅号一挂,直接坐稳了清代戏曲界的“半壁江山”。不过小时候的洪昇,更像个被天赋“绑架”的“卷王”。
五岁时,别的小孩还在西湖边追蝴蝶,洪昇已经能背《论语》;十岁提笔写文章,字句间的灵气让私塾先生拍案叫绝,直呼“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十五岁那年,他把自己的诗作整理成集,取名《啸月楼集》,小小年纪就成了钱塘城里的“文艺小网红”。
但洪昇的“卷”不是死读书,他天生带着股“叛逆劲儿”。当时的读书人都把科举当成唯一出路,埋头苦读八股文,洪昇却偏不——他更爱躲在书房里看元曲杂剧,跟着戏班子的调子哼唱,甚至偷偷写小剧本。老爹洪起潜气得吹胡子瞪眼:“好好的科举路不走,整天琢磨这些‘雕虫小技’,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洪昇表面上点头认错,背地里该干嘛还干嘛。有次他为了写一个戏曲片段,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饭菜都得家人端进去。老妈心疼他,敲门劝他休息,他头也不抬地喊:“娘,等我把这段唱词改好,保证给您唱一段!”那股痴迷劲儿,活脱脱一个“戏痴”胚子。
十八岁那年,洪昇娶了表妹黄兰次。这黄兰次也是个“文艺女青年”,不仅长得漂亮,还精通音律,夫妻俩一唱一和,成了钱塘城里的“神仙眷侣”。闲暇时,两人就一起琢磨戏曲,洪昇写剧本,黄兰次谱曲子,小日子过得比戏里还浪漫。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洪家就遭遇了一场大变故。
第二章 家道中落:从“官二代”到“北漂”的落差人生
康熙十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族风波,彻底打乱了洪昇的生活。他的父亲洪起潜因为官场斗争受到牵连,被罢官返乡,家里的财产也被查抄了大半。曾经门庭若市的洪家,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从锦衣玉食的“官二代”变成家道中落的破落户,洪昇的心里五味杂陈。但他没有消沉,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摆脱家族束缚的机会。二十二岁那年,他告别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上京城的路。用现在的话说,他成了一名“北漂”,梦想着在京城闯出一片天地。
可京城的日子远比想象中艰难。洪昇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背景和门路,科举考试屡屡失利。为了糊口,他只能靠给达官贵人写文章、填曲子勉强维持生计。有一次,他给一位大官写了一篇祝寿文,对方看了很满意,赏了他几两银子。洪昇拿着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可是他来京城后赚的第一笔“巨款”。
虽然生活困顿,但洪昇骨子里的“狂气”一点没减。他性格耿直,不喜欢溜须拍马,看到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就忍不住在诗文中讽刺几句。有一次,他在朋友的宴会上喝醉了酒,当场吟了一首诗,吐槽朝廷官员“贪赃枉法,误国误民”,吓得朋友们赶紧捂住他的嘴。
不过,京城的日子也不是全是苦涩。在这里,洪昇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大诗人王士祯、戏曲家孔尚任等。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诗论曲,切磋技艺。尤其是和孔尚任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经常熬夜讨论戏曲创作,互相鼓励。这段时光,成了洪昇“北漂”生涯中最温暖的回忆。
在京城的十几年里,洪昇一边打工糊口,一边坚持创作。他写了很多诗文和戏曲作品,但都没什么反响。直到三十多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萌生了创作《长生殿》的想法。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第三章 呕心沥血:《长生殿》的诞生与“爆红”
说起《长生殿》的创作,还得从洪昇的一次“追剧”经历说起。有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了一出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戏曲,觉得剧情太俗套,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他心想:“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么经典,怎么就没人能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呢?”
从那天起,洪昇就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鸿篇巨制。为了创作《长生殿》,他可谓是呕心沥血。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新唐书》《旧唐书》到《资治通鉴》,凡是和唐玄宗、杨贵妃有关的记载,他都仔细研读。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他会跑到藏书楼里查一整天的书,直到弄明白为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书虫眼中的历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