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八月,北京城的天空湛蓝如洗,几缕薄云悠然飘过。
持续数月的帝王病危阴霾,随着弘治帝病情的逐步稳定而渐渐散去。太医院和陆仁都明确告知,陛下龙体仍需精心调养,彻底根除肺痨病灶至少需六到八个月,且需持续监测药物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但朝廷这台庞大的机器,终究是摆脱了停滞状态,重新加速运转起来。
压在陆仁心头最重的那块石头——皇帝的生命安危——暂时得以减轻,他终于能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那些因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而一度放缓的宏大工程上。
首当其冲的,便是凝聚了他无数心血,旨在为大明帝国树立一个未来城市样板的“明时坊”新城项目。
得益于格物院标准化构件、水泥的大量应用以及机械施工的初步尝试,新城的建设进度非但没有因陆仁的短暂分神而落后,反而在沈默、赵德柱等人的高效督导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昔日规划的图纸,如今已大片大片地化为现实。
这一日,正是“明时坊”一期工程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官绅别墅区”正式开盘发售的日子。这片区域位于新城规划的核心地带,毗邻即将落成的格物学院分院和中心公园,环境清幽,规划整齐。
数十座融合了中式合院神韵与格物新学便利的宅邸已然竣工,白墙青瓦,飞檐斗拱的外观依旧符合传统审美,但内里却暗藏乾坤。
开盘仪式的地点,设在新城中央广场。广场以水泥铺就,平整如镜,四周点缀着由玻璃暖房培育出的常绿植物和应季花卉。
一座临时搭建、却丝毫不显简陋的木质高台矗立在广场北侧,台上铺着红色地毯,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明时坊”全景规划图,以精细的工笔手法结合西洋透视技法绘制,清晰展示了新城的网格状道路、地下管网系统、功能区划分以及未来将要建设的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令人叹为观止。
高台两侧,矗立着两面巨大的水银玻璃镜,这是西山玻璃工坊的最新杰作,光可鉴人,能将台上的情景清晰地反射给更远处的观众。
台下,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获邀前来的京城勋贵、文武官员、豪商巨贾及其家眷,以及无数前来看热闹的京城百姓,将广场挤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兵丁和西山商会自家的护卫们手拉着手,组成人墙,才勉强隔出一条通道和核心区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兴奋、好奇与期待交织的热烈气氛。小贩们穿梭在人群中,叫卖着“冰雪蜜城”的柠檬水、糖芳斋的白玉糖、以及各种零食小吃,更添几分市井的鲜活。
“铛——铛——铛——!”
三声清脆悠长的铜钟声响过,现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台上。
首先登台的是西山格物商会副会长沈默。他如今执掌大明皇家银行,又总管商会日常运营,气度愈发沉稳干练。他身着簇新的绸缎长衫,面带微笑,先是向台下团团一揖,然后走到台前一个铁皮喇叭扩音器前,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
“诸位来宾,诸位父老!今日,是我大明兴业总局与西山格物实业商会,联袂打造的‘明时坊’新城,官绅别墅区开盘之大喜日子!沈某谨代表商会,感谢诸位拨冗莅临!”
一番简洁的开场白后,沈默没有过多废话,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介绍“明时坊”的理念与别墅区的亮点。他没有使用晦涩的格物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诸位看到的,不仅仅是砖石瓦砾,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每一座宅院,都引入了‘自来水’系统,院内即有压水井,无需远挑肩扛;预埋了未来可接通‘电灯’的线路,告别昏暗油灯;建有采用新式化粪池与瓷质洁具的‘卫生房’,洁净无味;墙体厚实,冬暖夏凉;更有格物院设计的‘土暖气’系统,冬日屋内温暖如春……”
他每说一项,台下便响起一阵抑制不住的惊叹和议论。这些对于现代人司空见惯的设施,在此时代的人们听来,无异于仙家法术。尤其是那些家资丰厚的官员和商人,更是听得目光灼灼。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这种超越时代的享受与身份象征。
接着,沈默请上了格物院建筑所的几位教习和优秀学员,他们用清晰的图纸和模型,向众人详细解释了房屋的结构、用料、施工标准以及后期维护。这种公开、透明的介绍方式,再次让人感到新奇与放心。
随后,赵德柱上台,公布了众人最关心的价格与购买方式。价格自然不菲,绝非寻常百姓所能企及,但对于在场的目标客户而言,尚在可接受范围。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购买流程的“现代化”:
“为示公平,本次发售采用‘摇号认购’与‘竞价选购’相结合之方式!”赵德柱声若洪钟,“所有意向购买者,需先行在那边设立的‘认购处’登记,缴纳诚意定金,领取独一无二的‘认购号牌’!随后,我们将当众摇号,决定选房顺序!位置最佳、户型最好的十座院落,将进行现场公开竞价,价高者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