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的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生机却未能驱散紫禁城上空那层无形的阴霾。
乾清宫内,药石的苦涩气息与龙涎香的香气交织,也压不住龙榻上传来的一声声压抑而深长的咳嗽。
每一次咳喘,都仿佛耗尽了榻上之人本就所剩无几的元气,听得侍立宫人胆战心惊,也让整个帝国的神经为之紧绷。
弘治帝朱佑樘的病情,已非秘密。
持续的咳嗽、午后潮热、夜间汗湿重衣,以及那日渐嶙峋的身形,都指向一个太医院众口铄金却又束手无策的症候——劳损过度,邪毒深伏。
一张张精妙的方子,一碗碗名贵的汤药,如泥牛入海,只能勉强维系,却无法扭转那持续下滑的颓势。
西山,格物院深处。
一座新辟的独立院落,外墙有内紧外松的护卫值守,门口悬着一块朴素的木牌:“微菌研究所”。
院内,气氛比春日午后的暖阳更为凝滞。陆仁、太子朱厚照,以及几位经过严格甄选、签署了保密文书的格物院核心研究员,正屏息凝神地围在房间中央的实验台旁。
台上,那台凝聚了光学所数月心血、采用了初步消色差技术与精密齿轮传动的复合式显微镜,如同一个沉默的巨人,其黄铜镜筒正对准了一片经过特殊处理的痰液涂片——样本来源经由绝对可靠的渠道获取,并进行了严格的匿名化处理。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像是要鼓起莫大的勇气,这才将眼睛凑近目镜。他修长却因连日焦虑而略显苍白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调节着微调旋钮。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只有他逐渐变得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突然,他身体猛地一僵,随即前倾,几乎将整个头埋在了目镜上。
“看……看到了!陆师傅!”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那不是恐惧,而是窥见一个全然未知世界时的震撼与激动,“不是想象中蠕动的虫子……是,是一种细长的、像是染了朱砂的小杆子!很多,非常多,有的聚成一团,有的散落着!”
陆仁心头一沉,最坏的猜测正在被证实。他上前一步,沉稳地接替了朱厚照的位置。
目镜深处,是一个对这个时代而言完全陌生的战场——大量被染成红色的杆状细菌,形态与他在教科书上见过的结核分枝杆菌极为相似。
这几乎印证了他的判断:弘治帝所患,极可能就是此时代称为“肺痨”,由微生物引起的肺结核。一种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足以耗尽君王生命,甚至动摇国本的恶疾。
“殿下,诸位,”陆仁直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紧张而年轻的面孔,最后定格在朱厚照苍白的脸上,“我们看到的这些‘细长红杆’,据我推断,很可能就是导致陛下久咳不愈、内耗虚损的元凶。我暂时称它为——‘痨瘵杆菌’。” 。
“它微小如尘,肉眼绝难察觉,却能通过飞沫悄然传播,侵入肺腑,蚀人精气。”陆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陈述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寻常药物,难以触及并将其根除。”
朱厚照的眼圈瞬间红了,他猛地抓住陆仁的手臂,指甲几乎嵌进衣料里:“陆师傅!既然找到了这劳什子‘杆菌’,可能治?需要什么?天上星、海底珍,你只管开口!”
陆仁反手按住太子因激动而剧烈颤抖的手,传递过去一丝沉稳的力量:“殿下,找到病源,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找到能克制此物的‘钥匙’。”
他引领众人走向实验室另一侧,那里整齐排列着数十个标号清晰的琉璃培养皿,里面是来自帝国天南地北,甚至通过格物商会海外网络搜集而来的土壤样本。
“我们的目标,是一种我称之为‘链霉素’的物质。”陆仁开始部署这项在外人看来如同痴人说梦的艰巨任务,“它并非天生地长的药材,而是由一种栖息于土壤之中,我称之为‘链霉菌’的微小生灵所产生。其代谢之物,或能有效抑制,乃至杀灭我们方才所见之‘痨瘵杆菌’。”
链霉素的探索,这项意图逆转生死、超越时代数百年的宏伟计划,正式启动。 陆仁凭借脑海中模糊的记忆碎片,构建了一套严谨却无比繁复的研究流程:
样本筛查与登记:所有土壤样本严格编号,详细记录采集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
研究员需在尽可能无菌的条件下(使用酒精灯火焰灼烧、沸水蒸煮消毒的铂金环与玻璃器皿),将微量土壤悬浮液接种到特定的固体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耐心等待各种微生物,尤其是放线菌(链霉菌属于此类)菌落的出现。这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细致,因为链霉菌生长缓慢,极易被繁殖迅速的细菌或真菌污染覆盖。
镜检鉴别与分离:一旦培养基上出现形态干燥、呈放射状、颜色各异(常为灰色、白色)的疑似放线菌菌落,立即取样,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其菌丝结构、孢子形态,与陆仁描绘的链霉菌典型特征进行比对。这是最关键,也最考验研究员眼力与经验的环节。初步认定的疑似菌株,需进行反复划线分离,直至获得纯培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