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十月,秋高气爽。
是帝国上下洋溢着的双重喜悦:美洲拓殖的捷报如同强心剂,激荡着每一个渴望建功立业或改变命运的灵魂;而另一桩酝酿已久的喜事,也终于在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金口玉言下,被提上了日程,即将与国同庆。
紫禁城,乾清宫。
暖阁内药香微醺,弘治帝朱佑樘倚在软榻上,面色较之年前更显苍白憔悴了几分,但眼神依旧沉静睿智。
御案上,摆放着来自“新明港”的最新奏报(后续马武发过来的),详细陈述了远征军已初步站稳脚跟,击退西夷数次骚扰,并与周边数个重要土着部落签订了友好盟约,更在一条支流上游发现了储量可观的沙金矿脉。
虽然深知前路依旧艰难,但这无疑是一剂振奋人心的强心针。
侍立一旁的司礼太监小心翼翼地禀奏:“皇爷,阁老谢迁递了牌子求见,说是……私事。”
弘治帝微微颔首。片刻后,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谢迁缓步而入,行礼后并未直接提及国事,而是面带一丝难以掩饰的欣慰与期待,拱手道:“陛下,老臣今日觐见,是为私谊。小女谢琦与陆尚书,早年便有婚约,因江南之事、格物之务、乃至万里远征,蹉跎至今。如今陆尚书年近而立,小女亦早已过摽梅之期,臣……斗胆,恳请陛下……”
弘治帝抬手,止住了谢迁后面的话,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真正舒心的笑意:“谢爱卿不必多言。陆卿乃国之柱石,谢小姐蕙质兰心,与陆卿更是共历生死,情谊深重。此等良缘,早该玉成。如今新陆初定,国运昌隆,正当借这股东风,为我大明再添一桩喜庆之事,亦可安陆卿之心,使其更无后顾之忧,为国效力。”
他略一沉吟,语气转为决断:“传朕旨意!工部尚书陆仁,忠勤体国,功在社稷;谢氏女琦,淑德昭彰,宜室宜家。二人良缘天定,着钦天监择选吉日,朕……亲自为他们主婚!一切仪制,由礼部会同内府操办,务求隆重,以示朕与国同庆之意!”
圣旨一下,如同在原本就因东进热潮而沸腾的京城,又投入了一块巨石。陆尚书与谢阁老千金的婚事,瞬间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其受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远方的金山银河。
随着婚期(定于一个月后的黄道吉日)的临近,两府乃至整个与之相关的体系都高速运转起来。
聘礼与嫁妆,早已超越了寻常物件的意义。 陆仁并未追求堆砌金银,而是尽显格物之巧思与情深意重。
除了早年那对巧夺天工、内藏发声机关的“同心金雁”再次被郑重请出,他还准备了数箱精心挑选的礼物:
一套由玻璃工坊特制、晶莹剔透、内含细微金箔闪烁的“琉璃如意”,寓意前程璀璨。
一整套由他亲自绘图指导、木工坊与金属坊合作打造的“新式文具”,包括可调节亮度的黄铜台灯、带有多功能抽屉的硬木书桌、以及一支结合了传统毛笔握感与早期钢笔储墨原理的“自来水笔”(虽粗糙,却是独一无二)。
数十卷最新编纂、用上等纸张和油墨印刷的《格物基础读本》、《新大陆风物志略图》,象征着他们共同致力的未来。
更有甚者,是一份特殊的“契书”——西山格物实业商会百分之五的干股转让凭证,这不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将谢琦的未来与格物事业彻底绑定的尊重与信任。
谢府的嫁妆同样惊人,不仅包含了田产地契、古籍字画、头面首饰等传统项目,更显眼的是数十箱各类书籍,以及谢迁亲笔所书的“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八字勉励横幅。
谢琦自己,则悄悄准备了她多年来管理“蕙质堂”和商会部分产业的心得笔记,以及一幅她亲手绘制的、融合了传统水墨与西洋透视技法的《西山格物院远眺图》。
婚服则由宫廷尚衣监与格物院纺织所合作完成。
谢琦的凤冠霞帔,严格按照二品诰命夫人的礼制,但在细节处暗藏玄机:霞帔的锦缎采用了纺织所新试制的双面异色提花技术,在光线下能呈现微妙的光泽变化;凤冠上的珠翠间,巧妙点缀了数颗切割打磨过的无色水晶,力求在庄重华美中透出新颖别致。
陆仁的婚服则是在传统一品文官绯袍基础上,用料更加挺括,并应其要求,摒弃了过于繁复的刺绣,更显简洁大气。
新房,更是成为了京城瞩目的焦点。 陆仁没有选择城内原有的府邸,而是在西山脚下、格物院旁,依山傍水处,新起了一座三进的大院落。这院子外观上依旧保持着白墙青瓦、飞檐斗拱的传统风貌,但内里却堪称大明第一座“全格物”住宅。
庭院内铺设了碎石与水泥混合的平整小路,角落设有利用杠杆原理的压水井,连通着地下蓄水池,实现了初步的“自来水”入户。
所有房间的屋顶椽木内,都预埋了包裹着多层桐油桑皮纸绝缘的铜线,接口处预留了标准的灯座,只待电力完全稳定便可接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