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的初夏,西山与京城之间那片被命名为“明时坊”的新城示范区内,一派热火朝天。
相较于数月前主体结构完工时的粗犷,如今的“甲字壹号”楼及其周边区域,正进行着最后、也最为精密的内部“脉络”铺设与装饰。
在电力学院那间最大的实验工坊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被学员们敬畏地称为“雷公”的改进型直流发电机上。此刻,它正通过厚重的牛皮传动带,与一台经过进一步消音处理的“铁牛三型”蒸汽机相连。
“蒸汽机转速稳定,达到额定值!”
“发电机转子运转平稳,轴承温度正常!”
“主输出线路绝缘复核,符合标准!”
“各支路断路器确认处于断开状态!”
“甲字壹号楼总闸断开,各户电表初始读数记录完毕!”
一道道清晰而略带颤音的汇报,从负责不同环节的学员口中传出。
陆仁站在主控板前,身旁是电力学院的几位核心教习,以及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太子朱厚照。
控制板上,几台经过格物院仪器所特制、表盘精度更高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正随着蒸汽机转速的稳定,从微微颤动逐渐归于平稳,指向了预设的刻度。
“输出电压二百二十单位,稳定!”
“空载电流微小,符合预期!”
听着最终汇报,陆仁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越过工坊的窗户,投向远处那栋已然褪去脚手架、在阳光下显得方正而沉稳的“甲字壹号”楼,以及楼前空地上新立起的几根榫卯结构、刷着桐油的木质灯杆,灯杆顶端,是琉璃坊精心烧制的莲花造型灯罩,里面已安好了碳丝灯泡。
“合总闸,送电!”
命令下达,一名身材魁梧的学员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那沉重的陶瓷手柄,用力向上推去。“咔哒”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响起,主电路接通!
刹那间,奇迹发生。
远处“甲字壹号”楼临街的几扇窗户内,以及楼外那几盏莲花路灯,几乎在同一时刻,绽放出稳定而柔和的黄白色光芒!那光芒不同于烛火的摇曳昏黄,也不同于油灯的烟雾缭绕,它是一种纯净、稳定、仿佛将一小片白昼时光凝固在琉璃罩中的光。
尽管是白天,但那清晰的光晕依然穿透玻璃,在楼下的空地上投下片片明亮的光斑,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成功了!电灯亮了!”
“稳定!太稳定了!毫无闪烁!”
工坊内外,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许多参与研制的学员激动得相互捶打,热泪盈眶。朱厚照更是直接蹦了起来,抓着陆仁的胳膊猛摇:“陆师傅!成了!真的成了!比宫里的蜡烛亮堂一百倍!晚上这里岂不是跟仙宫一样?”
陆仁心中激荡,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沉稳:“逐层逐户送电,测试室内照明与线路负载!监测电压波动,记录各项数据!”
命令被迅速执行。随着楼内各层分闸、各户开关的依次合上,从一层到五层,各个预留了灯口的房间窗口,相继亮起温暖的光芒。
预先铺设在天花板夹层和墙壁内的包纱铜芯电线,以及安装在墙边触手可及位置的拉线开关,将控制光明的权力,如此便捷地交给了未来的主人。
尽管灯泡的寿命、亮度还有漫长的提升之路,但这稳定供电的成功,无疑是为新城,乃至为整个大明,点亮了通往“不夜天”的第一盏航标灯。
几乎与此同时,由蒸汽学院主导的小型自来水系统,也迎来了最终的检验时刻。
在示范区边缘,一座砖石砌筑、高约五丈的圆形水塔已然矗立,塔下连着沉淀池、沙滤池和清水池。
旁边工棚内,一台特制的双缸活塞式蒸汽水泵,正以低沉而有力的节奏轰鸣着,将来自深层地下、经过初步沉淀和过滤的清澈水源源不断地提升至塔顶那座巨大的、内衬防锈锡板的水箱中。
“水塔水位已达标定线!”
“主干管网压力稳定,未见泄漏!”
“各单元入户阀门确认关闭!”
负责此项目的工程师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向亲自前来验收的陆仁汇报。
一条条以优质铸铁打造、内壁刷覆桐油石灰防锈层、接口处用浸油麻丝和铅膏严密嵌缝的供水干管,如同埋藏在地下的忠诚血脉,将洁净的水源输送到“甲字壹号”楼以及附近规划中的公共取水点。
更令人称道的是,与之配套的、以陶瓷管和水泥管构成的排水系统也已铺设完毕,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最终流向远处正在建设的、由格物院化工所指导设计的大型化粪池和初步净化池,实现了污水的有序排放与处理,避免了环境污染。
陆仁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甲字壹号”楼一单元一楼特意设置的一个公共展示区,这里模拟了一个标准的住宅厨房和卫生间。
厨房区域,一个崭新的黄铜十字形龙头安装在水泥烧制的白色水槽上方;旁边的卫生间区域,虽然那个划时代的“水冲式陶瓷马桶”还在最后的釉面处理和虹吸结构优化阶段,但预留的铸铁排污管道和进水管道接口已清晰可见,旁边安装了一个稍小些的洗手盆龙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