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的脚步,在凛冽的朔风和漫天飞舞的瑞雪中,悄然而至。
西山与京城之间那片被寄予厚望的“新城”工地上,往日喧嚣震天的轰鸣与号子声,在酷寒的压迫下,不得不放缓了节奏。
滴水成冰的严寒,使得混凝土的浇筑变得极其困难,即便采取了以厚草帘覆盖、生炭火盆在棚内升温等土法保温,其凝结速度和质量仍大受影响,大部分需要大量用水和户外精细作业的工序,如地下管网的继续铺设、新楼体的混凝土浇筑,不得不暂时停滞。
然而,建设并未完全停止。陆仁深谙“人歇工不歇”的道理,早有预案。
庞大的施工队伍被分流:一部分转入室内作业,在临时搭建的、以蜂窝煤炉取暖的宽大工棚内,进行标准门窗的预制、钢筋的加工弯折、以及小型预制构件的制作;另一部分则集中力量,进行已完工基础部分的养护、工地上各类机械工具的检修保养、以及来年开春后所需大量建筑材料的储备和转运规划。
更有数百名识文断字、脑筋灵活的年轻工人,被组织起来,由格物院的学员轮番授课,进行集中的识字、算学基础以及新式建筑规范的培训。
课堂就设在最大的工棚内,炭火驱散了寒意,笔墨纸张的消耗由商会承担,这些昔日的流民或普通匠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知识的火种,在这片寒冷的工地上悄然传递,为未来储备着更重要的人才。
整个工地,如同一位在寒冬中蛰伏的巨人,表面上动作迟缓,内里却在积蓄力量,磨砺爪牙,只待春风一度,便将爆发出更惊人的能量。
与工地上略显沉寂的“蓄力”状态相比,相隔不远的西山格物院及各下属工坊、商会总部,则完全是另一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
年终结算甫一结束,巨大的喜悦便如同暖流,融化了西山周遭的积雪。
得益于蜂窝煤、水泥、玻璃、白糖、肥皂、“明镜阁”眼镜、“糖芳斋”各色糖果、“冰雪蜜城”冬日特饮等众多产品的持续热销,尤其是皇家银行首年运营便实现盈利并带动了整个商业链条的活跃,格物实业商会今年的利润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陆仁与沈默、赵德柱等人商议后,决定拿出一笔巨款,作为年终奖励,与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员工共享成果。
这一日,西山格物院的大礼堂内,人头攒动,暖意盎然。从各工坊大匠、学堂教授,到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商会店铺的伙计,甚至包括负责清洁、食堂的勤杂人员,几乎所有人齐聚一堂。台上,堆放着如小山般、以红纸包裹的银元券(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因信誉卓着,已广为接受),以及一沓沓代表着商会内部“干股”分红的特制票证。
陆仁站在台上,看着下方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洪亮的声音宣布:“过去一年,辛苦诸位了!格物之兴,商会之盛,非我陆仁一人之功,乃在座每一位,辛勤汗水,智慧凝聚之结果!今日,我与沈副会长、赵副会长在此宣布,今年年终奖,按职级、贡献,最低者,加发六个月薪俸!最高者,可达二十四个月!此外,所有入职满一年者,皆可获得商会‘激励股’一份,未来年年可凭此参与分红!”
话音刚落,台下先是一瞬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六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薪俸!还有那看似轻飘飘、实则意味着长远保障的“激励股”!这对于许多刚刚摆脱贫困、甚至去年此时还在为温饱发愁的普通工人和家庭而言,不啻于一步登天!
发放现场,气氛热烈到近乎沸腾。叫到名字的人,小跑着上台,从陆仁、沈默或赵德柱手中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红包和股权凭证,鞠躬再鞠躬,脸上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菊花。负责维持秩序的护卫们,脸上也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
“张铁锤,锻造坊三级工,年终奖,银元券八十圆!激励股一份!”
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搓着粗糙的大手,几乎是颤抖着接过红包,咧开大嘴,回头对着台下工友的方向使劲挥舞,台下传来一片善意的哄笑和叫好。
“李秀兰,纺织坊女工,年终奖,银元券六十圆!激励股一份!”
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红着脸接过奖励,紧紧捂在胸口,眼中闪着泪光。她或许想起了家乡困苦的父母,或许在盘算着能给年幼的弟妹添置多少新衣。
丰厚的奖励,如同最强劲的粘合剂,将所有人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这个蓬勃发展的集体命运相连,格物兴国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与共同前途。西山的向心力和创造力,在这场年终盛典中,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就在西山沉浸于丰收的喜悦之时,帝国的南方,一场更为宏大、影响更为深远的“丰收”,也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底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