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的深秋。
庞大的大明远征舰队,在经历了望见陆地的狂喜与数日谨慎的沿海勘察后,终于在一片被后世称为“圣弗朗西斯科湾”的天然良港前放缓了航速。
碧蓝如缎的海水在舰艏下被轻轻划开,舰队如同一条威严的巨龙,缓缓游入这处天造地设的避风港。
入口处,两座青翠的山脊如同忠诚的门户守卫,将外海的汹涌波涛隔绝。
湾内水面辽阔,波光粼粼,远处点缀着几座林木覆盖的小岛。一条宽阔的大河,裹挟着内陆的肥沃泥土,在此与海水交融,形成了一片丰腴的三角洲平原。
水鸟成群,在桅杆间盘旋鸣叫,岸边森林茂密,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的起伏山峦。
“镇远一号”的舰桥上,征夷大将军、英国公张懋手持单筒望远镜,仔细扫视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他苍老而锐利的目光掠过平静的海湾、茂密的森林和那片平坦的河畔高地,最终缓缓放下望远镜,脸上难以抑制地露出满意之色。
“天佑大明!真乃王霸之基也!”他声音洪亮,带着历经沧桑后的决断,“此地,依山傍海,易守难攻,水土丰美,足可容纳万民!传令下去,此地,便是我大明在新大陆之基业,名曰——‘新明港’!”
命令迅速通过旗语和传令艇下达至整个舰队。刹那间,各艘舰船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数月航行的疲惫与对未知的恐惧,在这一刻尽数化为开拓新家园的豪情与激动。
庞大的建营工程,随即以惊人的效率展开。
数以千计的士兵和水手,被编成不同的队伍,在军官的指挥下,如同工蚁般投入到繁重的劳作中。
最先动工的是营寨防御。身材魁梧的力士们,喊着低沉的号子,挥动特制的精钢斧锯,向那些高耸入云、需数人合抱的北美红杉发起了挑战。
巨木轰然倒地的声响此起彼伏,大地为之震颤。随后,这些巨木被削去枝丫,一端被工匠用斧斤削成尖锐状,再由数十名士兵合力,喊着整齐的号子,将其抬起,对准预先挖好的深坑,依靠巨大的夯锤和杠杆,一下下沉重地砸入大地深处。
一根,两根,三根……一道绵延的、由无数尖锐原木构成的栅栏围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河畔高地之上拔地而起。
栅栏之内,规划井然有序。
工兵营按照马武亲自绘制的营盘图纸,用石灰划线,明确分区。
防御核心区位于营地中央略高之处,预留了火炮阵地和指挥台。生活区内,一栋栋标准的营房采用木骨泥墙、覆以防水油布和木板的形制快速搭建,虽显简陋,却足以遮风避雨。
仓库区的地基被特意垫高,铺上防潮的石灰和木炭,巨大的帐篷先行支起,存放着至关重要的粮食、弹药和工具。靠近河流的下风向,设立了医署和格物院观测站,后者甚至已经开始架设简易的观测仪器,记录此地的天文气象。
河口处,水师官兵们则忙着搭建一个坚固的木质码头,方便物资装卸和舰船停靠补给。
马武一身轻便戎装,穿梭于忙碌的工地之间,亲自督导。
他检查栅栏的牢固程度,测试营房的结构,审视码头桩基的深度,不时发出明确的指令。“此处栅栏需再加一道横木固定!”“营房间距需留出防火通道!”“码头栈桥需能承受‘镇远’级舰只补给之重!”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如炬,确保着这座新生营地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军事规范与长远发展的需求。
岗哨被设立在营寨四角和高点,了望塔也在加紧建造,精锐的巡逻队手持燧发枪,沿着初步划定的警戒线往复巡视,警惕地注视着周围密林的动静。
营地的喧嚣,不可避免地被这片土地的原有主人察觉。
起初,只是在林线边缘闪烁的身影和好奇观望的目光。
几天后,一队约五十余人的土着,在一个身形魁梧、头戴鹰羽冠、面色沉毅的中年首领带领下,出现在营地外围的空地上。他们手持长矛、投石索和硬木大棒,身上绘着神秘的彩纹,眼神中充满了警惕与审视。
马武严令士兵不得轻举妄动,尤其禁止随意使用火器恐吓。
他亲自带领十余名精锐亲卫,以及通译(由徐经依据上次航行接触及俘获西夷所得信息训练),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色彩绚丽的丝绸、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一些小巧锋利的铁质小刀和几面玻璃镜子,缓步走出营寨示好。
双方在相距数十步的空地上停下。空气仿佛凝固,只有风吹动旗帜和林叶的沙沙声。
通译深吸一口气,上前几步,用生硬的、混合了零星土着词汇和手势的语言尝试沟通:“和……平……朋友……礼物……”他指着地上摆放的物品,又指了指自己和大明的龙旗。
那土着首领目光锐利,仔细打量着马武等人闪亮的盔甲和腰间的佩刀,又扫了一眼那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礼物。他并未立即回应关于“朋友”的说辞,而是用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声音说了一串话,同时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又指向远处的山林和河流,最后指向马武他们来的方向——大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