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的初春,凛冬的余威尚在渤海的寒风中流连,但天津卫这座日益繁忙的港口城市,却早已被一股足以融化冰雪的炽热豪情所笼罩。
这一日,天公作美,苍穹如一块无瑕的湛蓝宝石,澄澈透亮。
暖融融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洒在波光粼粼、如同铺满了碎金的海面上,也洒在港湾内那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岸上整齐肃立的钢铁之师以及无数翘首以盼、面容激动的百姓身上。
天津军港,经数月扩建,规模远超往昔。
此刻,港湾内桅杆如林,旌旗蔽日。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停泊在核心位置的十数艘巨舰。那是以“镇远一号”为首的“镇远级”铁肋木壳战舰,它们庞大的船体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高耸的烟囱预示着蒸汽的力量,侧舷整齐的炮口散发着肃杀之气。
环绕其周围的,是经过强化、同样安装了辅助蒸汽动力和改良帆具的“破浪级”战舰,以及规模庞大的运兵船、补给船。整个舰队,犹如一群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静静地卧在港湾内,等待着一声令下,便将撕裂万里海疆。
港口沿岸,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除了即将出征的两万余名远征军将士,按营、哨为单位,排成一个个整齐划一、盔明甲亮的方阵,肃然屹立之外,更有从京城、通州、乃至更远府县闻讯赶来的无数百姓。
商贩们大多自发歇业,学堂也放了假,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拼命挤到岸边,只为亲眼目睹这“千年未有之壮举”。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海风的咸腥,以及一种混合了兴奋、期待、不舍与难以言喻的民族自豪感的复杂气息。
小贩们穿梭在人群中,叫卖着特制的“远征干粮”模型和写着“凯旋”“平安”的红色符纸;几个说书人临时搭起台子,唾沫横飞地讲述着霍去病封狼居胥、郑和七下西洋的赫赫功绩,引来围观百姓一阵阵如雷的喝彩与叫好声。
在港口最醒目、视野最开阔的位置,一座临时搭建、披红挂彩的高台巍然耸立。高台之上,明黄色的龙旗在最高处迎风招展,象征着皇权的无上威严。
台前两侧,悬挂着两条异常醒目的巨大红色绸布条幅,一条以遒劲的楷书写着:“扬大明国威,开万里海疆”,另一条则是:“格物铸利刃,忠勇卫社稷”。高台两侧,皇家仪仗队员身着锦绣战袍,持戟肃立,纹丝不动;文武百官则按品级鹄立,神情肃穆中透着激动。
吉时已到,净鞭三响,全场霎时肃静。
“陛下驾到——!”
随着司礼太监一声高亢的唱喏,弘治帝朱佑樘身着戎服,在太子朱厚照及一众内侍的簇拥下,缓步登上高台。
皇帝今日未穿龙袍,而是选择了更具英武之气的戎服,其意不言自明。
他目光沉静,步伐稳健,扫视着下方如林将士与万千百姓,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自然流露。太子朱厚照紧随其后,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兴奋与激动,眼神不住地瞟向港湾中那些庞大的战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如同平地惊雷,骤然炸响,又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高过一波,席卷整个港口,直冲云霄,连脚下的土地似乎都在微微震颤。
弘治帝立于台前最中央,双手平稳地虚抬。
“众卿平身!远征将士们——平身!”
他的声音通过特制的、喇叭口形状的铁皮扩音器清晰地传扬开来,虽然音色不算洪亮,却带着一种浸润在骨子里的、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
待那震耳欲聋的声浪逐渐平息,弘治帝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出征敕告与战前动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朕,承奉天命,御极宇内,已十有五载!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未尝一日敢忘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开拓疆土之艰难!未尝一日不念天下亿兆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之愿望!”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方今之世,有泰西之夷辈,倚仗其略有进益之舟船,稍显犀利之火器,便敢横行于万里波涛之上,侵扰我朝舰队,更将贪婪之手,伸向那寰宇化外之新土!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言辞渐转凌厉,目光如电,清晰地阐明了此次远征的必要性与正义性。
“朕,岂能坐视?我大明,岂能退缩?昔年永乐朝,三宝太监郑和,率巨舰艨艟,七下西洋,宣威海外,万国宾服,何等气概!今日,朕效仿先贤,更继往开来!尔等将士,所乘之舰,乃格物精粹,铁骨铮铮!所持之械,乃火器新锐,锐不可当!所携之粮,乃便捷耐储,足慰饥肠!更有防治恶疾之良方,有详实精准之海图!”
他一一列举远征军的优势,将格物成果与军事行动紧密结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此非穷兵黩武,实乃慑之以威,怀之以德,拓土以固疆,通商以富国!尔等此行,是为大明开万世之基业,为子孙辟无穷之财源!让那四方蛮夷知晓,何为天朝上国,煌煌大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