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五年的元日,在纷纷扬扬的一场瑞雪中如期而至。
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却掩盖不住那由内而外焕发出的蓬勃朝气与节日的喜庆。
这是一个与过往任何一年都不尽相同的新年,帝国正涌动着革新的活力与远征前的悸动。
而帝国的掌舵者们,则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各自坚守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清晨,紫禁城,皇极殿。
殿内早已装饰一新,蟠龙金柱缠绕着崭新的彩绸,宫灯高悬,只是细看之下,许多宫灯内闪烁的并非烛火,而是格物院特制的、光线更为稳定柔和的“电光烛”。
虽亮度有限,却胜在无烟无摇曳,别有一番清雅韵味,象征着这个古老帝国正悄然注入的新生力量。
弘治帝朱佑樘端坐九龙金椅,接受百官朝贺。
他面色红润,气度沉凝,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臣工,尤其在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远征派和以陆仁为核心的格物革新派身上停留片刻,眼中流露出满意与期许。
过去一年,江南积弊得以清算,高产新作物已然试种,而最牵动他心的,便是那即将扬帆远航的美洲远征。他深知,陆仁及其代表的格物力量,是此役乃至未来国运的坚实根基。
盛大的宴会随之开始。教坊司献上传统的《万国来朝》乐舞,庄重典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殿内的光线忽然暗下少许,唯有御阶前亮起一片柔和的光幕。
众人正诧异间,只见光幕上竟显现出活动的影像——那是用经过改良的、更为精密的“光学灯影戏”装置投射出的画面。
幕布上,先是万里波涛,一艘艘形制新颖、融合风帆与蒸汽动力的舰船破浪前行;接着画面一转,呈现出沃野千里,农人欣喜地收获着堆积如山的红薯、玉米;最后,是西山工坊内钢铁锻打、机械运转的宏大场景。
虽无声响,但那清晰而富有层次的光影变化,将帝国的雄心与格物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出由格物院光学所和匠作监联手编排的“新式灯影戏”,其原理融合了透镜成像、机械传动与特制强光源,让见多识广的文武百官也看得目眩神迷,啧啧称奇。
“好!此戏别开生面,寓意深远!”弘治帝抚掌赞叹,举杯向陆仁方向示意,“陆卿与格物院诸生,巧思妙想,化格物为实用,增辉元日,当赏!”
陆仁连忙出席躬身:“此乃陛下洪福,天佑大明,臣等不过略尽绵薄。远征壮举,全赖陛下圣断,英国公及前方将士用命,臣等在后方,惟愿竭尽全力,保障周全,使我大明国威远播四海!”
他这番话,既谦逊地回应了皇帝的赞赏,更明确了自己坐镇中枢、保障后勤的定位,也彰显了不与武将争锋的气度,令龙椅上的弘治帝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席间,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亦是满面红光,与陆仁遥相举杯,气氛融洽。一些保守派官员,虽面色复杂,却也无人敢在这等彰显国力、君臣同心的氛围下出言扫兴。
夜幕降临,京城解除宵禁,各主要街道灯火通明,俨然不夜之境。今年的灯会,因格物院的参与,格外与众不同。
正阳门大街、棋盘街等繁华地段,往年悬挂的巨大灯笼依旧璀璨,但最引人驻足的,却是几处由格物院专门设立的“新灯展区”。
这里没有明火,取而代之的是一盏盏或悬挂、或摆放在琉璃罩内的“电光灯”。这些灯盏光芒稳定,虽不及后世明亮,却在夜色中勾勒出建筑和树木清晰的轮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奇异的未来感。百姓们围在周围,指指点点,脸上满是惊奇与兴奋。
“瞧见没?那就是格物院弄出来的‘电灯’,不用点火,自个儿就亮!”
“听说里头是用了什么‘电’,乖乖,真是神了!”
“还是陆尚书有本事,弄出这么多新鲜玩意儿……”
除了电光灯,另一种名为“万花筒灯”的物事也吸引了大量人群。这是利用多层不同形状的彩色玻璃镜片组合,通过内部光源照射,旋转外部机关,便能在特制的毛玻璃屏幕上投射出千变万化、绚丽夺目的几何光影图案,如同绽放的万千花朵,又似璀璨的星辰流转。
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连大人都惊叹于这光影魔术般的效果。
灯会上,百姓们的谈资也充满了新生活的气息。
“今年冬天可暖和多了,多亏了西山出的蜂窝煤,便宜又耐烧。”
“沁芳斋的柠檬水酸甜开胃,我家小子可爱喝了,说是能防病呢。”
“陆氏商行年前那批‘自热汤饼’,出门带着可真方便!”
“听说远征军的将士们都发了一种叫‘方便面’的干粮,热水一冲就能吃……”
这些由格物理念衍生出的新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改善着民生,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帝国的首都,在这个新年里,弥漫着一种自信、开放且充满希望的氛围。这稳固的民生与民心,正是远征万里最坚实的后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