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太湖“听竹轩”。
细雨敲打着竹林,沙沙作响。
陆仁、谢迁、徐文谦亲率一队精锐锦衣卫及按察司好手,如同暗夜中无声的潮水,完成了对这座别业的合围。
根据谢永昌崩溃后的供述,他提供了“听竹轩”(即“竹苑”)的具体位置、内部大概布局、以及沈九龄、顾家代表、王家代表、苏州府通判周永康等核心人物名单。
谢永昌还交代,这些人每逢有重大决策或面临危机时,便会在此地聚会密谈。特使团判断,在谢永昌被捕、钱周氏母子险些遇刺后,对方很可能正在此地进行最后的谋划,甚至可能狗急跳墙。因此,果断决定连夜突袭。
“行动!”带队锦衣卫千户低喝一声,人马如利剑出鞘,迅速解决了外围几个看似家丁、实为精锐护卫的暗哨,直扑灯火最盛的核心——“涵虚堂”。
“砰!”
厚重的雕花木门被一名力士猛地撞开,木屑纷飞。
堂内景象瞬间暴露无遗:沈九龄一身素雅道袍,手持佛珠,稳坐主位,脸上竟带着一丝诡异的平静。他两旁及下首,坐着七八人,除了面目阴沉的豪强代表和富商,赫然还有穿着从五品官服的苏州府通判周永康!桌上清茶数盏,旁边散落着几本摊开的账册和一些地契文书,气氛凝重。
看到破门而入、甲胄鲜明的官兵,这些人经历短暂的惊吓后,反而变的很镇定。沈九龄眼皮微抬,手中捻动的佛珠节奏不变,语气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惋惜与不解:“陆尚书,谢阁老,何故深夜兴兵,扰人清静?如此行事,恐怕有失朝廷体统吧?”
陆仁目光如冰刃般扫过在场每一张或惊愕、或强自镇定的面孔,最终锁定沈九龄,声音冷冽,字字清晰:“沈九龄!尔等勾结官府,侵吞国帑,兼并土地,更制造梅林镇千人血案!人证物证链已初步形成!尔等罪孽,罄竹难书!还不束手就擒?!”
沈九龄闻言,非但没有惊慌,反而发出一阵低沉的笑声,笑声中带着讥诮:“陆尚书年轻气盛,欲以雷霆手段扫清寰宇,其志可嘉。谢阁老风骨峻峭,欲挽天倾,其情可悯。然,江南之地,积弊已久,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凭一时血气之勇就能解决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具蛊惑性,目光灼灼地看向陆仁:“二位所求,无非是朝廷财用丰足,江南安定繁荣。此等宏愿,未必需要大动干戈,弄得官绅离心,百姓不安。”
他伸手指了指桌上的账册文书,又环视在场面露希冀或紧张的同党,“不瞒二位,在座诸位,掌控着江南近三成的丝帛产出,过半的漕运关节,以及……难以估量的田亩潜产。若朝廷能体恤下情,网开一面,我等愿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他缓缓伸出两根手指,语气加重:“每年,额外向国库‘捐输’这个数——两百万两白银!而且,是每年!此外,陆尚书所倡之格物新学、兴业总局、开海贸易,但凡所需,无论是金银、人手、还是江南乃至海外的渠道,我等皆倾力襄助!化戾气为祥和,变干戈为玉帛,共享这江南富贵,同筑大明盛世,岂不远远胜过刀兵相见,血流成河,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他试图用这天文数字的银钱和看似全方位的“合作”承诺,来腐蚀特使团的意志,将这场正义的清算扭曲成一场利益分赃。
谢迁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沈九龄,怒斥道:“沈九龄!你……你无耻之尤!梅林镇千余条活生生的人命,在你口中竟如此轻描淡写!尔等贪墨横行,草菅人命,乃国之大蠹!竟妄想用这沾满鲜血的银钱来收买朝廷命官,玷污国法?!简直是痴心妄想!”
沈九龄脸上的假笑微微收敛,目光再次聚焦于陆仁,做最后的努力,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推心置腹”:“陆尚书,你是明白人,更是聪明人。两百万两,岁岁不绝,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陛下再无需为北疆军费、河道工程发愁!意味着你的格物院可以拥有近乎无限的资源!意味着你陆仁的名字,将作为‘财神’载入史册!至于梅林镇……”
沈九龄话锋一转:“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复生。些许愚民,不识大体,其情可悯,其行亦可诛。何必为了这些已死之人,断送这唾手可得的滔天功劳,也断了朝廷一条最稳妥的财路?只要你此刻点头,今夜一切,皆可化为乌有,你我携手,共创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如何?”
他试图进行最后的利益捆绑与切割,将陆仁个人的“前程”与帝国的“财路”捆绑在一起。
陆仁听着沈九龄这颠倒是非、将人命视为筹码的荒谬言论,看着他那一副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嘴脸,心中那股压抑的怒火终于化为极致的冰冷与讥讽。他上前一步,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嘲弄弧度,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沈九龄,看来你是真的老糊涂了。”
“两百万两?”陆仁嗤笑一声,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账册,“你可知西山兴业总局旗下,仅蜂窝煤、水泥、玻璃三项,去岁纯利几何?你可知‘格物实业商会’未来潜力如何?你可知开海之后,万里海疆能带来多少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