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西山格物学院的物理实验区,俨然成了一个大型“烧烤”现场。
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灯丝”被送入特制的碳化炉,然后被小心翼翼地封装进玻璃泡,接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点亮-熄灭-记录-分析”循环。空气中常年弥漫着焦糊味和臭氧味,以至于路过的其他学科学员都绕着走,并戏称那里为“雷公电母炼丹房”。
失败是常态。灯丝要么瞬间亮成一道白光然后湮灭,要么半死不活地暗红几下就罢工,要么干脆在封装过程中就脆裂了。垃圾筐里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失败品。
但每一次失败,都让这群先驱者离成功更近一步。他们改进了碳化工艺,摸索出了更均匀的加热曲线;他们优化了真空泵的结构和密封材料,虽然离高真空还差得远,但比最初已经好了不少;他们甚至开始尝试给玻璃泡内部镀上一层金属膜(虽然效果不佳),以增强光线的反射。
朱厚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动手达人”的天赋。
他不仅削得一手好竹丝,还能在李振的指导下,参与玻璃泡的吹制和封装。虽然第一次操作时,差点把融化的玻璃液滴到脚面上,吓得周围人手忙脚乱,但他愣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当然,代价是他的工装上又多了几个烫出来的小洞。
终于,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经历了不知第几百次失败后,奇迹发生了。
当那根经过最新工艺处理的碳丝被通电后,它没有瞬间“殉职”,而是稳定地、持续地散发出了昏黄、温暖的光芒!
它亮了一息、两息、十息……一分钟过去了!它还在亮着!
密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一点动静就会惊扰到这脆弱的光明。只有起电机沉重的喘息声和电流微弱的“滋滋”声在回荡。
朱厚照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死死地盯着那豆大的光点,仿佛在看世间最神奇的宝物。他甚至偷偷掐了自己大腿一下,疼得一咧嘴,才确认不是在做梦。
“成……成功了?”李振的声音颤抖着,几乎带着哭腔。
“还没结束,记录时间!”陆仁虽然心中也激动万分,但依旧保持着冷静。
那盏简陋无比的“电灯”,最终持续点亮了将近一刻钟(约十五分钟),才因为碳丝在高温下缓慢升华、最终断裂而熄灭。
短暂的寂静后,密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工匠们互相拥抱,学员们跳了起来,那两位摇发电机的力士也忘了疲惫,激动地挥舞着拳头。朱厚照更是兴奋地满屋子乱窜,差点撞翻了放着莱顿瓶的桌子,被陆仁眼疾手快地拉住。
“我们成功了!我们点亮了电灯!”朱厚照激动地大喊,“快!快拿去给父皇看!给母后看!”
陆仁笑着按住他:“殿下,稍安勿躁。这还只是个开始。它太暗了,寿命太短,而且需要这么多人伺候才能亮一会儿。离真正实用,还差得远呢。”
话虽如此,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他郑重地对所有人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这西山之巅,点燃的不仅仅是一根碳丝!我们点燃的,是未来的光!是格物之道的又一个里程碑!此物,当名为——‘电灯’!”
“电灯!”众人齐声高呼,声音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动。
成功的喜悦迅速传遍了西山。虽然这初代的电灯还是个“娇贵”的实验室产品,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全体格物学员的骄傲。
朱厚照更是连续好几天,见人就炫耀:“知道吗?电灯!本宫参与做的!” 搞得宫里来的太监们都莫名其妙,私下议论太子殿下是不是又研究了什么新的“玩火”花样。
就在这“电灯热”席卷西山之际,负责矿物勘探的小组也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他们兴冲冲地找到陆仁,献宝似的捧上一些灰黑色的、沉甸甸的矿石样本和几根勉强拉制成的、看起来就脆兮兮的金属丝。
“尚书大人!我等幸不辱命!根据您描述的‘重、硬、难化’之特征,在江西寻得此矿!历经千辛万苦,反复试验,终得此丝!此物熔点极高,远超铜铁,或可替代碳丝,制成更亮、更持久的电灯!” 勘探组长说得唾沫横飞,脸上写满了“快表扬我”。
陆仁拿起那根灰不溜秋、表面粗糙的金属丝,仔细看了看,又掂量了一下矿石。他认出来了,这确实是钨矿,或者说,是含有大量杂质的、初步提炼的钨铁合金。
他沉默了片刻,看了看眼前这群满脸期盼、等着领赏的勘探队员,又想了想实验室里那盏虽然简陋但至少能亮一刻钟的碳丝电灯。
最后,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尽量温和又不失鼓励的语气说道:“嗯……诸位辛苦了。此矿……确有其独特之处,命名为‘钨矿’吧。其性质特殊,耐高温,硬度高,未来或许在制造更坚固的刀具、钻头等方面,能有大用。”
他顿了顿,在勘探队员们逐渐变得困惑的眼神中,继续说道:“至于做灯丝嘛……目前看来,其导电、发光之效能,以及这拉制成丝的难度和成本……呃,暂时还是先用碳丝比较……实惠。”
勘探队员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面面相觑。合着他们白高兴一场?这费了老鼻子劲找到的“宝贝”,居然还不如太子爷削的竹丝好用?
陆仁看着他们失望的样子,忍着笑,拍了拍勘探组长的肩膀:“格物探索,本就有成有败。此矿发现,功不可没!详细记录其产地、性状、提炼过程,存入档案。说不定哪天,我们就需要它这身‘硬骨头’呢?”
打发走有些蔫头耷脑的勘探队,陆仁回头望向物理实验室的方向,那里依旧灯火通明(用的是油灯和蜡烛),隐约还能听到朱厚照和人争论如何改进真空泵密封性的声音。
他摇了摇头,无奈又欣慰地笑了。
西山的日常,就是这样,充满了失败的焦糊味,也闪烁着成功的微光,以及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收获”。
但无论如何,那盏小小的碳丝电灯,终究是亮过了。
这星星之火,能否燎原,谁又知道呢?至少,西山格物学院的这帮“狂人”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向着更亮、更久的目标,继续他们的“烧烤”大业了。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