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四年,春,惊蛰。
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从北国大地褪去,一股更为肃杀、更为炽热的气息,已自帝国的权力中枢席卷而出,弥漫在京津地区的空气中,最终凝聚于天津卫军港。
朝堂决议已下,天子明诏已传——跨海东征,犁庭扫穴!
积蓄了百年的国仇家恨,伴随着新式水师的赫赫军威,即将化为焚尽东瀛倭寇巢穴的滔天烈焰。
天津卫,这座因漕运和海防而日益重要的港口,今日成为了整个帝国目光汇聚的焦点。
清晨,海天相接处刚刚泛起鱼肚白,港口内外已是人山人海,旌旗蔽空。最大的主码头上,八艘经过再次检修和加强武装的“破浪级”战舰——如同八座巍峨的钢铁山峦,一字排开。
深灰色的舰体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光泽,侧舷炮窗悉数敞开,露出里面擦拭得锃亮、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炮口。更多的辅助战船、补给船密密麻麻地停泊在周围,帆樯如林,气势磅礴。
每一艘战舰的主桅之上,那面象征着大明煌煌天威的日月龙旗,正在猎猎海风中恣意飘扬。
旗下,是新军水师将士们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他们身着统一的深蓝色号服,手持燧发铳,挺立如松,眼神中燃烧着压抑不住的战意与荣耀感。空气中弥漫着油脂、硝烟和海风混合的独特气味,以及一种令人心悸的寂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谧。
港口岸上,专门搭建的木质高台披红挂彩,却又透着一股森严。
台上,朝廷重臣、监军太监、勋贵代表肃然而立。台下,是列队整齐的水陆新军将士,以及无数自发前来送行的天津卫百姓、商贾,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盼、激动,还有一丝对远征儿郎的担忧。
吉时已到,礼炮九响,声震四野,海鸥惊飞。
全场肃静。一名身着绯色官袍、气度沉凝的礼部侍郎,手持一卷明黄绫缎,缓步走到高台中央。他深吸一口气,展开绫缎,运足中气,那洪亮而庄重的声音,借助着特意安置的铜皮喇叭,清晰地传遍了整个码头,压过了海浪的喧嚣:
“维大明弘治十四年,岁次辛亥,三月丙午朔,越若干日,皇帝遣礼部侍郎,昭告于皇天后土、四海神只,及日本国中昧于王化之众曰:
“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奉天承运,统一寰宇,怀柔远人,恩泽广被。念尔东瀛,僻处海隅,昔尝遣使纳贡,位列不征,以示天朝宽容之德。然尔国僭越,纵容凶顽,百余年来,浪人倭寇,屡犯天疆!掠我沿海,屠我城池,焚我村舍,戮我百姓!妇孺不免,老幼尽戕!所过之处,尸骸塞路,血染碧波!恶贯满盈,神人共愤!
“朕每览边报,恻然心痛!东南赤子,亦朕之赤子!尔等凶徒,视我仁德为软弱,逞其豺狼之贪欲!掠闽浙则贪得无厌,寇苏松则杀人如麻!双屿之殇未远,台州之痛犹新!累累血债,罄竹难书!此乃不共戴天之仇,非雷霆之怒,不足以雪洗!非斧钺之诛,不足以震慑!
“以往,海波阻隔,天师暂缓。今者,天佑大明,赐以神工!铁舰劈波,无远弗届!利炮轰鸣,无坚不摧!王师所向,必当犁其庭穴,扫其污秽!凡持械抵抗者,杀无赦!凡窝藏倭寇者,连坐之!凡资助凶逆者,同其罪!
“咨尔东瀛,若有识时务者,当速缚凶酋,自清门户,献于军门,或可稍赎其罪!若仍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则天兵一至,玉石俱焚!勿谓言之不预也!
“煌煌天威,昭昭日月!旗指之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檄文到日,宜速悔悟!大军开拔,誓清妖氛!”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檄文声声,如黄钟大吕,又如九天雷霆!字字铿锵,句句泣血!将倭寇百年罪行一一历数,将帝国复仇决心昭示天下!那饱含悲愤与力量的言辞,在海天之间回荡,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与心灵。
台上文武,面露凛然;台下将士,目眦欲裂,胸中热血沸腾,不知是谁率先振臂高呼:
“荡平倭巢!雪耻复仇!”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刹那间,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从数万将士和百姓口中爆发出来,汇成一股磅礴无匹的力量,直冲云霄!连海涛似乎也在这股意志面前黯然失色。
檄文宣读完毕,礼部侍郎退下。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与工部尚书陆仁,并肩上前。
刘大夏须发已白,但腰杆挺得笔直,这位老臣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光芒。他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台下如林般的将士,声音洪亮而沉毅:
“将士们!倭寇之患,荼毒东南,历百余年!今日,陛下圣断,王师出征!尔等手持利刃,身乘坚船,承载的是陛下的重托,是东南万千冤魂的期盼,是天下亿兆黎民的安宁!老夫在兵部,等着尔等捷报!望尔等奋勇杀敌,扬我国威,使倭寇百年之内,闻大明之名而丧胆!凯旋之日,老夫亲自为尔等向陛下请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