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朱厚照觉得新鲜好玩,但几天下来,腰酸背痛,手上磨出了水泡,便想偷懒耍赖。
陆仁却毫不心软,严肃地告诉他:“殿下可知,天下亿万黎民,日日皆如此辛劳,方能有一口饭吃,有一件衣穿。殿下今日之苦,尚不及他们十一。若不知民间疾苦,将来如何能体恤民情,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政策?”
朱厚照虽然嘴上抱怨,但在陆仁的坚持和引导下,也渐渐咬牙坚持下来,甚至开始能从完成一项具体劳动中获得些许成就感。
此外,陆仁还定期安排 “民间体验日” 。他会带着同样换上便服的朱厚照,悄然进入京城的市井街巷。他们会在嘈杂的茶馆听百姓议论时政(虽然多是家长里短,但也偶有对赋税、吏治的牢骚);会在路边摊吃一碗寻常的馄饨或面条;会去拥挤的集市看小商小贩如何为几文钱争得面红耳赤。
陆仁让朱厚照观察,让他倾听,让他思考。
一次,他们看到一个老农因为缴纳不起衙役额外索要的“脚钱”,一担辛苦挑来的蔬菜被扣下,蹲在墙角默默流泪。朱厚照看得心中不忍,想上前理论,却被陆仁拉住。
回宫的路上,朱厚照闷闷不乐。陆仁问他:“殿下今日有何感想?”
朱厚照愤愤道:“那衙役可恶!盘剥百姓!”
陆仁点点头,又问:“然后呢?此类事情,仅此一例吗?根源何在?是衙役个人之恶,还是制度有所缺失,监管有所不力?”
朱厚照愣住了,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开始跳出简单的善恶判断,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制度性原因。
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课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朱厚照。
他皮肤晒黑了些,手上有了薄茧,但眼神却更加明亮和专注。
他不再仅仅对“奇技淫巧”感兴趣,开始主动询问国计民生的具体问题,甚至会拿着西山某个工坊的产量数据,去思考如何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弘治帝偶尔考察太子学业,发现他言谈间多了几分过去没有的沉稳和对实务的了解,心中大为欣慰,更加坚定了支持陆仁教育方式的决心。
帝国的未来执政者,正在这条融合了传统智慧、现代科学与民生体察的独特道路上,悄然砺翅,准备迎接一个与他父祖辈截然不同的时代。
而此刻,在遥远的东南海疆,那五艘悬挂着日月龙旗的崭新战舰,也即将迎来它们的首次淬火,用敌人的鲜血与哀嚎,为这个变革的时代,献上第一声轰鸣的礼炮。
海疆的龙旗与京师的雏凤,共同预示着大明帝国,正驶向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全新航程。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