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试验段铁路的成功运行,彻底点燃了京畿之地的舆论狂潮。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士林学子的争论,而是连市井小民、商贾行会乃至深宫禁苑,都被那“铁龙驰轨”的奇景所震撼。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比驿马更快的速度传遍朝野,其细节被不断夸大、渲染,最终演变成种种光怪陆离的传说,但核心毋庸置疑——陆仁和他的格物学院,真的造出了能自行奔驰于铁轨之上的神物!
这股风潮不可避免地吹进了紫禁城。
奏章如雪片般飞向通政司,有地方官惊疑不定的报告,有御史言官忧心忡忡的劝谏(声音已弱了许多),但更多的是务实派官员充满惊叹的描述和对未来应用的憧憬。
终于,连深居简出、近年来身体状况时常欠佳的弘治皇帝朱佑樘,也被勾起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这一日,大朝会之上,当几位官员再次因西山铁路之事争执不下时,弘治帝罕见地打断了臣子的辩论,他的声音虽然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西山之事,众说纷纭,朕欲亲往一观,看个究竟。着令有司安排,三日后,朕将率内阁、六部重臣,亲临西山视察。”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皇帝亲临臣子所辖的工坊之地,在本朝实属罕见,更何况是去看那颇具争议的“奇技”。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强烈的政治信号。保守派的官员们面色灰败,却再不敢出言强阻,只能暗自祈祷那“铁龙”最好在御前出点岔子。而支持陆仁的官员,如谢迁、刘大夏等人,则心中大定,知道大局将定。
三日后,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皇帝的仪仗浩浩荡荡出了京城,直趋西山。
龙辇之后,跟着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侍郎等一众朝廷核心大员,车马辚辚,旌旗招展,引得沿途百姓纷纷跪伏围观,窃窃私语,都知今日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西山方面早已接到旨意,做好了万全准备。从山脚辕门直至核心工坊区和试验铁路段,道路整洁,护卫森严。陆仁率领沈默、赵德柱、李振等核心成员,身着正式官服,早早便在辕门外迎候。
龙辇停稳,弘治帝在内侍搀扶下缓步而出。他面色略显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探究和期待的光芒。众臣紧随其后,神情各异,有好奇,有怀疑,有期待,也有难以掩饰的紧张。
“臣陆仁,率西山兴业总局及格物学院上下,恭迎陛下圣驾!”陆仁上前一步,大礼参拜。
“平身吧。”弘治帝虚扶一下,目光已越过陆仁,投向了西山内部那鳞次栉比的工坊和高耸的烟囱,空气中弥漫的煤炭与金属混合的气息,对他而言既陌生又新奇。“陆卿,朕今日来,就是要亲眼看看你这西山,究竟藏着何等样的乾坤。”
“臣必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及诸位大人展示。”陆仁恭敬应答。
就在这时,一个活泼的身影从人群中钻了出来,正是太子朱厚照。
他今日特意穿了一身利落的短打扮,脸上还带着些许油污,显得兴奋异常,全然不顾宫廷礼仪,跑到弘治帝面前,拉着皇帝的衣袖就嚷道:“父皇!父皇!您可算来了!快跟我来,儿臣带您去看‘麒麟’车!那大家伙,儿臣可是出了大力的!”
弘治帝看着儿子这不成体统却又充满活力的样子,难得地没有斥责,反而露出一丝无奈又带着点宠溺的笑意:“哦?照儿也在此出力了?”
“那是自然!”朱厚照挺起胸膛,满脸自豪,仿佛这西山是他的一般,“那蒸汽机的气缸密封,儿臣跟着李博士琢磨了好久!还有那铁轨的铺设,要平要直,儿臣也拿着……拿着那个‘照准仪’看过呢!陆先生都说我眼光准!”他迫不及待地炫耀着自己的“功绩”,仿佛一个向家长展示得意作品的孩子。
这番举动,让身后一众老成持重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些摇头,有些则暗自思忖太子与陆仁及西山关系之深。陆仁连忙上前圆场:“太子殿下天资聪颖,于格物一道确有天赋,时常来西山与工匠学员切磋,提出了不少有益见解。”
弘治帝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目光却更深邃了些。在陆仁和朱厚照一左一右的陪同下,皇帝与重臣们开始巡视西山。
他们参观了规模宏大的兵器工坊,看到燧发枪管的标准化打磨;视察了玻璃工坊,对晶莹剔透的平板玻璃和巧妙的眼镜赞叹不已;观摩了水泥烧制现场,对那粉末遇水成石的特性感到惊奇。每到一处,陆仁都简要介绍原理和用途,而朱厚照则不时插话补充,甚至亲自操作一两下小工具,显得熟门熟路。
但所有人的心中,都惦记着那压轴的大戏——铁路。
终于,队伍来到了那段已然成型的试验铁路前。锃亮的铁轨在秋日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笔直地延伸向远方,枕木整齐划一,透着一股工业时代特有的力量感与秩序感。改进后的“麒麟贰号”蒸汽机车,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静卧在轨道起点,锅炉已经压火保温,烟囱冒着缕缕青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