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即臣等所制蒸汽机车与铁路。”陆仁介绍道,“此段铁路自山脚仓库至半山煤窑,全长三里。往日靠骡马驮运或人力推车,往返一次需大半个时辰,且运量有限。今日,请陛下与诸位大人观其效能。”
弘治帝及众臣走到近前,仔细打量着这闻所未闻的奇物。机车庞大的体型、复杂的结构、粗壮的铁轮,都带给这些习惯于诗书礼乐的文官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陛下,可以开始了吗?”陆仁请示。
弘治帝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开始吧。”
陆仁一声令下,司炉工奋力鼓风,炉火瞬间旺燃,压力迅速回升。随着汽笛(一个简易的哨装置)一声尖锐长鸣,司炉推动操纵杆!
“嗤——轰!!!”
比在试验场时更加震撼的蒸汽轰鸣声猛然爆发,白色的高压蒸汽汹涌喷出,巨大的铁轮在短暂的摩擦空转后,猛地抓住铁轨,带动着整个车体,平稳而有力地开始加速前行!其后牵引着的五节满载煤炭的平板车,如同被无形的巨力拖动,轰然启动。
开始时速度较慢,但很快便提升起来,远比骡马迅捷,而且稳定得不可思议。钢铁的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节奏分明、铿锵有力的“哐当、哐当”声,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动了!真的动了!”
“如此沉重,竟能自行!”
“快看!速度不慢!”
众臣之中,惊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列车前进的方向移动,目光死死追随着那喷吐白烟、发出轰鸣、坚定前行的钢铁长龙。
兵部尚书刘大夏激动得胡须微颤,他看到的是一支永不疲倦的后勤车队;
户部尚书周经则飞快地心算着这运力能节省多少民夫、多少粮饷。
而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甚至敌意的保守派官员,此刻也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任何言语的指责和道德的批判,在这实实在在、碾压一切的钢铁力量和运输效率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事实胜于雄辩,这条铁轨,仿佛不仅铺在西山的土地上,更狠狠地碾过了他们固守的认知壁垒。
朱厚照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指着机车对弘治帝大声道:“父皇您看!多威风!比骑马快多了!还能力大无穷!这都是格物的功劳!儿臣以后要造更大的车,更长的路,一直通到九边去!”
弘治帝没有理会儿子的喧哗,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那远去的列车,直到它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视野尽头。他的脸上,最初的惊讶渐渐化为一种深沉的思索,最终,是一种混合着欣慰与决断的表情。
列车顺利完成往返,稳稳停回起点。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之中。
弘治帝转过身,目光扫过神情各异的众臣,最后落在陆仁身上,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全场:
“朕,今日亲眼得见,方知格物之力,竟至于斯!”
“此铁路机车,非妖非怪,乃利国利民之神器!”
“陆仁。”
“臣在。”陆仁躬身应道。
“朕命你,以西山路为蓝本,即刻着手勘测规划,拟具条陈,筹建自京师至通州漕运码头之铁路!工部、户部、兵部,需倾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乃国策!胆敢阻挠、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这道旨意,如同一声定鼎的钟鸣,彻底为这场持续已久的思想与技术之争画上了句号。
铁路,这项代表着新时代生产力的伟大发明,终于获得了大明帝国最高权力的认可与全力推动。
西山之下,铁轨蜿蜒,蒸汽轰鸣,一个崭新的时代,就在这君臣众人的见证下,铿锵而至。
朱厚照站在皇帝身边,望着那钢铁巨兽,眼中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对力量与未来的无限渴望。
而陆仁知道,真正的挑战与机遇,此刻才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