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溥在一旁连忙补充,语气激动:“谢小姐,此乃先生妙手!格物之学,竟能巧夺天工至此!学生每日在此记录温度、湿度、光照与作物生长之情状,数据详实,皆是学问啊!”
谢琦看着崔溥那副狂热学徒的模样,再对比他初来时那股酸腐傲气,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又深感陆仁教化之力。
陆仁引着谢琦稍微参观了一下暖房,简单解释了原理。谢琦听得极为认真,不时发问,竟都能切中要害,显是真正思考过了。两人之间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融洽自然起来,先前那点针锋相对的意味早已消散。
参观完毕,谢琦才想起正事,说明来意。陆仁自然满口应承,并提议可以派格物学堂的算学先生去“蕙质堂”做些启蒙讲座,谢琦欣喜答应。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送来一封书信,是从大同前线发出的。陆仁拆开快速浏览,眉头微蹙片刻,又缓缓舒展。信中说,援军已至,新式火铳在几次小规模接触战中显示出巨大威力,鞑虏颇为忌惮,虽未大规模退去,但攻势已缓,正在对峙观望。局势暂时稳住,但隐患犹存。
谢琦敏感地察觉到了陆仁神色的细微变化,轻声问:“是边关的消息?情况不好吗?”
“无妨,些许跳梁小丑,已被暂时遏制。”陆仁将信收起,语气恢复平静,“只是提醒我们,安宁的日子,需有足够的力量来守护。”他望向暖房里那抹珍贵的绿色,又看了看身旁的谢琦和崔溥,目光深远:“格物之力,可孕育生机,亦可守护生机。”
谢琦闻言,心中微微一动,看着陆仁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的侧脸,一时间竟有些出神。这个男子,心中装的不仅是奇巧器物,更是家国天下,黎民百姓。
崔溥更是听得心潮澎湃,只觉得能追随这样的先生,实乃三生有幸。
离了西山,谢琦坐在回程的车中,看着窗外掠过的萧瑟冬景,心中却反复回想着那方温暖的绿色天地,和那个创造奇迹的男人。她忽然对侍女道:“回去后,将《九章算术》找出来,我再看看。”或许,“蕙质堂”将来,不应只局限于诗词歌赋了。
而西山之上,陆仁送走谢琦后,继续忙碌。
他深知,眼前的些许宁静和暖意,如同这玻璃暖房一般,仍需精心守护,方能等到真正的春天到来。
北方的寒流,并未真正远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