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们慷慨激昂,要求立刻雪耻;文官们则多强调困难、风险与巨额成本。弘治帝高坐龙椅,看着下方争执不休、面红耳赤的臣子,眉头越锁越紧,手指无意识地用力捏着龙椅的扶手。
他知道双方都有道理,倭寇如此猖獗绝不能姑息,但该如何应对,方能既显国威、解民倒悬,又不至陷入旷日持久、耗竭国力的泥潭?
“肃静!”御座旁的司礼监太监尖声喝道,殿内逐渐安静下来。百官躬身垂首,屏息凝神。
弘治帝目光扫过班列,先是看向首辅刘健:“刘卿之意如何?”
刘健出班,沉吟片刻,稳重答道:“陛下,倭寇必剿,然如何剿,需计出万全,谋定后动。沿海卫所废弛,乃积年顽疾,非一日可愈。骤然兴大军,若粮饷不继、或将帅不力,战事迁延,反损士气民心。当务之急,乃亟需整饬武备,同时择选敢战之锐师、能战之良将,付予专权,令其相机剿抚,以战促和,以打促稳。”
皇帝微微颔首,又看向新任兵部尚书刘大夏:“刘卿掌枢机,有何具体方略?”
刘大夏神色凝重,出班奏道:“陛下,刘阁老所言切中要害。倭寇虽凶顽,究其根本,仍属流窜匪类,非正规大军。然其悍勇狡诈,兼仗舟楫之利,确难对付。欲破之,非仅凭兵力多寡,更需用新锐之师,试新锐之器,行新锐之法。一味固守岸防,徒耗钱粮,被动挨打;然大规模跨海征剿,目下我水师实力,亦恐力有未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武将队列,最终变得坚定起来:“臣有一议,或可兼顾练兵与实战,验证新法,且不过分触动现有格局。”
“讲。”弘治帝身体微微前倾。
“陛下,蔚州卫新军操练已近一载,判官马武(正七品)屡次上报,称其军纪严明,操练刻苦,士气高昂,所习战阵之法亦与旧军迥异。然新军究竟战力如何,未经战阵淬炼,终是纸上谈兵。”刘大夏的声音清晰有力,“倭寇虽众,然多系乌合之众,正可作为新军磨刀石。故臣建议,调蔚州新军南下浙江,责其专司协剿倭寇!既可历练新军,检验新训之法成效,亦可为东南增添一支生力军,提振士气!”
此言一出,满朝再次议论纷纷。调一支在北边练的新军去南方海边打倭寇?让一个七品判官领兵?
不等众人质疑,刘大夏继续抛出关键一环:“再者,臣闻西山格物院,在翰林院修撰陆仁指导下,于火器一道颇有创获,新近研制之燧发火铳,据称射速、精度、可靠性皆远胜旧式火绳枪。若能装备此新铳于南下新军,或可对悍勇倭寇形成克制之效!”
说到此处,刘大夏提高了声调:“故臣恳请陛下,擢升马武为浙江都司经历司经历(正六品),赐‘赞理剿倭军务’关防,允其率蔚州新军一千人悉数南下。另旨浙江都司,于本地卫所及募兵中精选善战之兵一千,补入其军,暂归马武统带训练,并受浙江当地兵备道节制。并命其携西山所出新式火铳,速往浙江,专责协剿倭寇!如此,既可实战检验新军新器之效,亦可不超擢品级,稳妥行事!成败得失,皆可为日后整军经武提供宝贵借鉴!”
大殿内出现了一阵奇异的寂静。所有人都被刘大夏这个大胆而略显奇特的提议震住了。擢升一级,以六品官身份统带两千人,并肩负检验新军新器的重任,这既给了机会,又控制了风险,显得更为稳妥。
弘治帝的目光也变得无比深邃,他手指轻轻敲着御案,显然在飞速权衡。此举风险可控,若成功,收益巨大;若失败,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看到了英国公张懋等武将眼中的期待与些许疑虑,也看到了文官们脸上依然存在的担忧。
最终,他的目光越过常规的班次,落在了殿柱附近一个特殊的位置——那是他特旨允许参加今日朝会、以备咨询西山及格物事宜的陆仁的身上。
陆仁此刻心潮澎湃,他没想到燧发火枪这么快就有机会实战检验,更没想到马武和新军将被推上如此关键且危险的舞台。
“陆修撰。”皇帝突然开口,打破了寂静。
“臣在。”陆仁深吸一口气,从班末快步出列,躬身听旨。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年轻的修撰身上。
“西山所制新式火铳,果真可用?性能、数量,可能支撑此战?”皇帝的问题直指核心,毫不拖泥带水。
陆仁稳了稳心神,沉着应答:“回陛下,格物院所制燧发火铳,乃臣与工匠依据格物原理,反复试验改进而成。其去除了火绳,采用燧石击砧发火,装填步骤简化,射速约为旧式火绳枪之一倍半至两倍,且风雨天气影响甚微。精度、射程亦有提升。目前试制合格者约有三百余支,后续仍在加紧打造。然…此确乃初成之器,未经大规模实战检验,临阵或有故障。然臣深信,若运用得法,其威力远胜旧铳,足可克制倭寇悍勇。”
皇帝沉默片刻,目光再次扫向刘大夏、刘健、谢迁等人。刘健沉吟后微微颔首,谢迁也表示可以一试。英国公张懋看着陆仁,目光复杂,最终也缓缓点了点头。
“好!”弘治帝终于下定决心,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整个皇极殿,“就依刘尚书所奏!擢升马武为浙江都司经历司经历(正六品),赐‘赞理剿倭军务’关防!令其率蔚州新军一千,携西山新式火铳,即日开拔南下!浙江都司精选善战之兵一千,补入其军,暂归马武统带训练,协同剿倭,务必要击溃倭寇,扬我军威!”
“陛下圣明!”刘大夏、张懋及主战官员齐声应道。
“着兵部、工部、户部全力协办军械、粮草、舟船事宜,不得有误!退朝!”
退朝的钟声敲响,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皇极殿。
陆仁走在人群最后,心情复杂而激荡。
他知道,一场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不仅是对马武和新军的淬炼,也是对他所带来的技术革新的一次生死检验。 东南的海风,即将染上硝烟与鲜血的气息。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