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京城。
陆仁一袭青色官袍,立于首辅刘健府邸那扇厚重的黑漆大门外,静静等候。
他的眼底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经过一夜深思熟虑后的沉静与决然。
府门吱呀一声打开,老管家将他引入。穿过几重寂静的庭院,书房内,刘健早已端坐于黄花梨木书案之后,身着家常道袍,须发皆白,神色平静无波,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透着历经沧桑的沉稳与洞悉世事的审慎。案上,一盏清茶热气袅袅,旁边摊开着几份奏疏。
“下官陆仁,拜见元辅。”陆仁趋前行礼,姿态恭谨。
刘健并未寒暄,目光如古井无波,直接切入正题,声音平稳却自带威严:“昨日你奔波于侯府部堂之间,以利为饵,结盟破局,手段可谓迅疾凌厉,京城官场已是暗流涌动。然则,陆修撰,”他话锋一转,语气加重,“你可曾想过,此举虽解一时之困,却如同烈火烹油,虽能驱寒,亦易焚身?朝局之重,在于一个‘稳’字。你年轻气盛,锐意革新,其心可嘉,但其行,在老夫看来,近乎玩火自焚,非老成谋国之策。”
书房内檀香细细,却压不住那份无形的压力。
陆仁深吸一口气,再次深深一揖,态度谦卑却目光灼灼,毫不退缩:“刘阁老教诲的是。小子深知‘稳’字乃国之基石,绝非虚言。元辅执掌中枢,调和鼎鼐,日夜操劳以求社稷安稳,此心此德,小子唯有敬佩。”
他略微停顿,抬起了头,声音逐渐激昂,带着一股难以压抑的急切与真诚:“然则,阁老亦知,我大明表面承平之下,积弊已深!土地兼并日剧,国库岁入日蹙;卫所军制败坏,边防空虚堪忧;胥吏盘剥无穷,民间哀鸿遍野!此等情状,犹如人体膏肓之疾,腠理皆已侵染!若仅以温药缓图,恐病未除而人先殆!小子非是好大喜功、贪功冒进之徒,实是自田间而来,目睹农户艰辛,历经官场倾轧,深知民间疾苦,更深感时不我待!西北鞑靼铁骑环伺,中原流民之困未解,内忧外患,迫在眉睫,岂容我辈徐徐图之、坐视沉疴恶化?”
他的话语如同出闸之水,汹涌澎湃,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一种近乎执拗的责任感:“小子所为,西山之煤、格物之技、枣强清丈、蔚州新军,乃至心中所图之海贸、所欲强之军工,无一不是为开源理财、强兵富民、巩固我大明江山社稷!其间或有急切冒进之处,或有手段权宜之嫌,然初心皆为社稷,为陛下分忧,为天下黎民谋一线生机!此次危机,恰证明旧利益盘根错节,积重难返!改革若想触动分毫,必遭其疯狂反噬!若因惧其反噬而退缩,则前功尽弃,新政再无推行之日!届时,受损者岂止小子一人?乃是陛下革新之志,天下万民之望!小子非是玩火,实是在破冰前行,纵前方冰寒刺骨、深渊万丈,亦不敢后退半步!”
陆仁言辞恳切,几乎将一颗赤诚之心剖开,将那份对未来的担忧与宏大的蓝图,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这位保守派领袖面前。他身上的蓬勃朝气、那份不顾一切的锐气以及眼中对理想社会的炽热追求,与书房内沉郁保守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习惯于在规矩框架内寻求平衡、稳字当头的刘健,内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触动。
书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刘健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光滑的案面,目光复杂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却胆大包天的状元郎。他能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真诚与重量,也能预见到那条路上的无尽风险。良久,他缓缓叹出一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担忧,以及一丝极其微弱的、被强行压抑下去的欣赏。
“少年人,有锐气是好事。你的心思,你的抱负,甚至你的…孤勇,老夫并非全然不解。”刘健的声音依旧严肃,却比方才缓和了半分,透着一丝疲惫,“也罢…”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锐利地看向陆仁:“眼下这般局面,确需有人以非常手段破局。你的法子虽险,走的虽是旁门左道,却也可能是眼下唯一能快刀斩乱麻之策。老夫可以暂不阻拦于你,并在内阁中,为你转圜一二,压下些过于激烈的非议。”
但这并非毫无条件,他的语气陡然转厉,带着不容置疑的警告:“但是,陆仁,你需给老夫谨记:此非老夫认同你的所有激进行事!此举更非朝廷正道!一旦你的举措偏离航道,引发更大动荡,或是只顾锐进而忘了‘民本’二字,徒增民怨,抑或是你自身被这‘利益’二字腐蚀,忘了初心,老夫会第一个奏请陛下,立刻叫停所有试点,绝不姑息!你,可明白?”
这已是刘健基于稳定朝局大局和一丝惜才之心,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一个有条件、且随时可能收回的临时性默认。
陆仁心中那块巨石稍稍松动,深知这已是目前能从这位铁腕首辅这里得到的最好结果,立刻躬身应道,声音凝重:“小子明白!定谨记阁老教诲,如履薄冰,行之有度,不敢或忘陛下与元辅稳定之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