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是必然的。陆仁没有让他失望。西山的变化实实在在,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证明“格物实学”确能产生巨大效益。枣强虽险象环生,但毕竟撕开了口子,证明了清丈均赋并非空中楼阁。蔚州的新军更是让他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整顿糜烂军伍的一线曙光。
但忧虑更深。刘健、谢迁、周经、马文升被急召入宫。阁老们传阅奏报后,殿内气氛凝重。
“陛下,”首辅刘健率先开口,语气沉重,“陆仁等人,勇于任事,其心可嘉,其效亦显。然…其所行之事,无一不是刀尖跳舞。西山虽好,然其法标新,易引物议。枣强清丈,已如烈火烹油,稍有不慎,恐激成民变!蔚州新军,虽锐利无匹,然其耗资甚巨,更坏军中旧制,引得边将侧目,非国家之福啊!老臣以为,当降旨严饬,令其谨守试点范围,万不可再行扩大的,一切需以稳字当头!”
户部尚书周经立即附和:“刘阁老所言极是!枣强之事,险之又险!田亩乃天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徐文谦借兵威强推,虽见效于一时,却埋祸于深远。一旦反弹,非一县能制!请陛下明示,暂停清丈,从长计议!”
兵部尚书马文升则更关注蔚州:“陛下,练兵固是好事,然马武所为,确实过于骇俗。官兵不分,纲常何在?且五百锐卒便耗饷如此,若推广开来,国库如何支撑?边镇将士若因此心生怨望,恐生内变。臣建议,应立即约束马武,新军训练可暂缓,其法更不可外传!”
唯有次辅谢迁,沉吟片刻后,缓声道:“诸位大人所虑,自是老成谋国之言。然陛下,陆仁等人所呈,皆是实打实的成效。西山自给自足,未耗国库反有盈余;枣强清出隐田,确是增加了赋税;蔚州新军之锐,更是边防所需。若因惧惮阻力与非议,便将其成效一概抹杀,岂非因噎废食?臣以为,当肯定其功,续行试点,但陛下需明发谕旨,严令其行事需更加稳妥,凡事需与当地官员、部院协理官员充分商议,不可独断专行,尤其要防范激化矛盾。试行期满,再根据成效利弊,决定下一步行止。”
弘治帝静静地听着,心中天平反复摇摆。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诸卿之意,朕已明了。试点之事,成效卓着,证明陆仁所言非虚,此乃国之幸事。然其间风险,亦不可不察。”
他顿了顿,下达旨意:“拟旨:一,嘉奖西山兴业总局上下人等,所产水泥,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着其再接再厉。二,谕令徐文谦、王伯安,枣强清丈,务必稳妥,宁可慢些,不可激变,遇有难处,及时奏报,可暂缓扩大范围,着力巩固已清丈之地。三,谕令马武,新军训练之法,可于蔚州继续试行,然需注意节省开支,缓和与旧军关系,其法暂不外传。四,严谕陆仁,总揽试点事宜,须时时以大局为重,协调各方,缓和矛盾,凡事需与刘健、周经、马文升等多加沟通,不可孟浪。”
这道旨意,既肯定了成绩,又强调了限制,充满了帝王平衡之术。
圣旨很快传到西山。陆仁跪接听旨,面色平静。他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陛下的支持是有条件的,是在巨大压力下的谨慎肯定。
他立即召集核心会议。“陛下的旨意,诸位都听到了。成绩有了,但眼红的人更多了,忌惮的人也更怕了。”陆仁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西山要做的,一是巩固,二是深挖。”
他命令沈默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尤其是账目和物资保管,必须滴水不漏,“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求赵德柱狠抓安全生产,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出事故。巡防队的巡逻范围要扩大,频次要增加。
同时,他分别给徐文谦和马武去信,传达圣意,一方面为他们鼓劲,另一方面再三强调“稳”字当头,凡事多请示汇报,切不可贪功冒进,尤其要注意自身安全。
处理完这些应急事务,陆仁的心却飞向了更远的地方。他独自一人站在总部大楼三楼的窗边,望着窗外。已是傍晚,室内光线迅速暗淡下来,尽管窗户开得很大,但桑皮纸终究隔断了太多光明,不得不提前点燃灯烛。
“光明…”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窗棂,“若是窗上镶嵌的并非这纸,而是…而是那种透明如无物、坚硬如琉璃的‘玻璃’,该多好…室内定然亮如白昼,视野一览无余…”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再也无法遏制。他立刻下楼,召来李振博士。
“李博士,水泥之成,已见其效。然格物之道,无穷无尽。”陆仁目光灼灼,“我近日思得一物,名曰‘玻璃’,或称‘水晶琉璃’。其质透明,可透光望远,其硬如瓷,可镶嵌于窗,亦可制成器皿,甚至有望用于格物仪器之中。”
李振闻言,愕然片刻:“透明如水晶?坚硬如琉璃?大人,此物闻所未闻…”
“世间万物,皆有其理。”陆仁沉声道,“我依稀记得某本古籍杂谈中有载,其原料似是石英砂(沙粒之主料)、纯碱(或可从某些草木灰中提炼)、石灰石等,经高温熔炼而成。其关键在于原料配比与熔炼温度火候控制。此事或许比水泥更难,但值得一试!”
他越说越兴奋:“你即刻组织人手,秘密进行此事。于格物院僻静处建一小窑,专门试验。广泛搜集不同质地的沙石、尝试从海草灰、硝土等多种原料中提炼碱质,记录不同配比、不同火候下的反应。无需急于求成,但需系统记录,积累数据。此乃我格物院下一步之重中之重!”
李振被陆仁的设想所震撼,也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当即领命:“属下遵命!必竭尽全力,探寻此‘玻璃’之秘!”
看着李振匆匆离去的背影,陆仁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点燃下一颗科技树的火种已经埋下。然而,他也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路似乎并未因已有的成绩而变得平坦,反而因触及了更深层的利益与更未知的领域,而变得更加迷雾重重、危机四伏。
窗外,暮色四合,西山点点灯火次第亮起,既照亮着眼前的成就,也映照着前方漫漫长路上的无数未知。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