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铺开着一大幅宣纸。墨已研浓,笔已饱蘸。
白日里誓师大会的激昂情绪仍在胸中回荡,但更沉重、更宏大的责任感和规划欲占据了他的思绪。那夜与皇帝在自家小亭中的彻夜长谈,那一句句关乎国运的“经济、科技、军事、制度、文化”五策,绝非一时兴起的空谈。陛下将期望和部分权柄授予了他,他必须拿出一个清晰、可行、能一步步将宏愿变为现实的路线图。
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在宣纸顶端郑重写下:
【大明兴业总局格物院·第一个五年发展纲要(试行草案·密)】
其下,他将庞大目标分解为详实的步骤,尤以前两年为规划重点:
一、 经济筑基策(首年重点)
元年:
田亩管理: 协同户部,择京畿宛平县试行“鱼鳞图册动态管理法”。完成胥吏培训、章程制定,年内完成该县三成土地的重新勘测与登记造册。
工商振兴: 全面评估西山模式利弊,形成详细条陈。派员南下调研景德镇瓷器、松江棉纺、徽州造纸业现状,评估“官督商办”可行性,年底前形成初步报告。
海贸筹备: 通过格物院及民间渠道,秘密收集浙江、福建沿海私贸规模、主要商品、航线及倭寇活动情报,建立初步信息档案。
二年:
田亩管理: 扩大试点至大兴县,完善勘测与登记流程。总结宛平经验,初步形成可在北直隶推广的田亩管理规范草案。
工商振兴: 择取调研行业中阻力最小、见效最快者(如造纸),选定一两家经营尚可但资金匮乏的民坊,尝试以技术入股、包销等形式进行“官督商办”试点,探索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机制。
海贸筹备: 深化情报收集,重点分析主要海商集团背景与诉求。委托福州军器局秘密仿制、改进广船、福船船型,为未来造船积累技术。
三年:......
四年:......
五年:......
二、 科技擎天策(持续投入)
元年:
农业器械: 完成“省力深耕犁”、“高效水车”图纸定型。春耕前,于皇庄及西山周边村落各投放十架试用,收集反馈,评估增产效果。
矿冶优化: 在西山煤矿新增两处水力破碎点,改造旧有通风系统,力争工效再提一成。完成京畿地区铁矿、石灰石矿初步摸底。
材料攻坚: 设立“水泥研造坊”,系统试验不同原料配比、煅烧温度与时间。第一季度完成实验室小样试制,年底前实现小窑稳定产出合格水泥,用于总局内部铺路、修葺。
军械研发: 三月底前拿出燧发枪机初样进行可靠性测试。成立“火药优化组”,秘密试验硝硫炭配比与颗粒化工艺。
二年:
农业器械: 根据试用反馈改进农具,在北直隶范围内推广深耕犁五百架、高效水车三十部。开始设计“播种耧车”。
矿冶优化: 尝试将水力应用推广至周边官营铁厂(如遵化铁厂),助其改造鼓风设备。
材料攻坚: 扩大水泥试验窑规模,实现日产水泥五百斤。开始试验以水泥混合砂石浇筑小型水渠、地基,测试其性能。启动“高炉炼铁”小型试验炉建设。
军械研发: 改进燧发机构,力争击发成功率超七成。试验锻打铳管工艺。若进展顺利,年底前试制出第一支燧发原理样铳。
三年:......
四年:......
五年:......
三、 强军砺刃策(协同兵部)
元年:
新军试点: 全力配合兵部于宣府镇首建三千人营兵。总局负责提供技术咨询,确保新军装备(若研发成功)优先试用。协助制定新军粮饷直接发放流程。
军工标准化: 协助兵部军器局,选定“鸟铳”与“长枪”为首批标准化制式。完成标准图纸制定与下发,选定京畿两处作坊试行“三试法”验收。
后勤保障: 向宣府新军试点供应蜂窝煤一万块用于炊事取暖试点,评估效果。研究军粮炒面、压缩干粮的制作与保存。
二年:
新军试点: 总结宣府经验,协助兵部在大同镇推广营兵制。探索在营兵中开展基础识字算数教育。
军工标准化: 将标准化制造与验收流程推广至北直隶所有主要军工作坊。开始研究火炮的标准化问题。
后勤保障: 扩大蜂窝煤在边军的应用范围。优化军粮配方,尝试小批量生产。
三年:......
四年:......
五年:......
四、 制度与文化策(潜移默化)
元年:
内部管理: 在总局及格物院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普通公文五日,紧急一日)与“量化考核指标”。颁布《创新奖励办法》,重奖实用技术改进。
人才培育: “工匠学堂”正式开课,设识字、算学、基础格物三门课,首批招收学员一百人。尝试与国子监协商,接收少数监生来西山实习观摩。
风气引导: 创办《兴业月报》(内部),刊载陛下重视实学之谕旨、能臣实干事迹、各地民生信息、格物小知识等。
二年:
内部管理: 完善考核体系,将“工匠学堂”成绩与晋升挂钩。探索技术骨干“脱匠籍”机制。
人才培育: 扩大“工匠学堂”规模,增设采矿、冶金、建筑等专业初阶课程。争取皇帝特旨,允许格物院自主招考招募通晓算学格物的童生、秀才。
风气引导: 将《兴业月报》精选内容汇编成册,尝试在京师小范围流传。组织撰写《历代实学名臣录》。
三年:......
四年:......
五年:......
书写至此,陆仁方觉窗外天色已微明。他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看着这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纲要,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不仅仅是一份计划,更是一份契约,与皇帝的,与这个时代的,也是与他自身理想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第一个五年,尤其是这最初两年,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稳健。
他知道前路必然艰难重重,但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光,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量。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