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说的是!”兵部尚书马文升声如洪钟,“陛下,若得优质石炭、焦炭,于军械制造、边关防御大有裨益!此乃强兵之策!”
户部尚书周经更是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户部库银仅够维持数月,各地奏请饷银的文书堆积如山!此策若成,实乃雪中送炭!草案中成本收益,条分缕析,老臣核验,并非虚言!纵有风险,也远胜坐以待毙!臣恳请陛下,为天下计,试行此策!”
支持一派的官员也纷纷发言,力陈开源之迫切与新策之可行。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文华殿后殿一时竟如市集般争论不休。支持者痛陈国用艰难,力证新策之利;反对者高擎祖宗法度,痛斥败俗之害。双方引经据典,争论愈发激烈,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弘治帝端坐其上,面沉如水,静听双方辩论。他内心深知国用匮乏至极,陆仁之策确是一线生机,且草案之精细也让他心动。但刘健为首的老臣态度之强硬,反对理由之“正大”,却让他不得不慎重。刘健不仅是首辅,更是士林领袖,其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清议风向。若强行推动,必遭强烈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朝局动荡。
眼看争论无果,皇帝心中暗自叹息。他抬了抬手,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好了,”弘治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诸卿之意,朕已明了。开源之策,确需慎重。陆仁所奏,虽言之有物,然刘阁老所虑,亦非虚言。”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那本草案上,“此事...容朕再思。今日且议到此,退下吧。”
一场激烈的廷议,竟就此不了了之。
众臣神色各异地退出文华殿。刘健面色稍缓,但仍显凝重,在一群守旧官员的簇拥下离去。谢迁、周经等人则面露失望,摇头叹息。
消息很快传到一直在翰林院忐忑等待的陆仁耳中。听闻因首辅刘健极力反对而暂被搁置,他心中不禁一沉。然而,他并未气馁,眼中反而闪过一抹坚定。看来,要实现工科兴国的理想,朝堂之上的博弈与技术本身的精良同样重要。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望向首辅值房的方向。西山之策,绝不能就此夭折。或许,他该去拜会一下这位顽固的老首辅了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科大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