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徐州后,刘备再次沦为“流浪创业者”。此时,东汉末年的资本市场格局逐渐清晰,形成了以曹操、袁绍为首的两大巨头对峙局面。
走投无路的刘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投奔当时势头最猛的CEO——曹操。曹操此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大汉集团”的官方认证和品牌背书,是业内最大的“平台型公司”。
对于刘备的到来,曹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给予了刘备极高的礼遇,表奏他为豫州牧(一个虚衔,地盘还得自己打),实际上是将刘氏集团收编为曹氏集团的一个战略事业部。曹操看中的,是刘备的“汉室宗亲”品牌价值,以及他身边关羽、张飞这两员“顶级人才”。
在许都(曹氏集团总部),刘备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大公司格局”。曹操对他极尽拉拢之能事,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各种股权激励、期权承诺画了一大堆。这就是着名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名场面。
这场会晤,本质上是一次顶级CEO对潜在竞争对手的深度面试和威慑。
曹操(端着酒杯,意味深长):“玄德兄,你觉得当今市场上,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刘备(装傻充愣,列举袁绍、袁术、刘表等):“他们都兵强马壮,占据要地,算是英雄吧?”
曹操(哈哈一笑,直接点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心里一紧):“那谁能当之?”
曹操(手指刘备,然后指自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这句话,如同惊雷,吓得刘备筷子都掉了。这等于曹操直接指着他的鼻子说:“别装了,我知道你是个潜力股,未来能跟我抢市场的,就你了!” 这是最高级别的认可,也是最致命的警告:要么真心实意被我并购,成为我的子公司,要么我就提前把你这个潜在威胁清除掉。
刘备吓坏了。他意识到,在曹操这个“猎头大师”兼“竞争对手”眼皮底下,自己随时可能被“优化”(物理意义上)。他开始了“摸鱼”生涯,每天在后院种菜,表演“胸无大志,只求安稳”的戏码。
终于,他等到了一个机会。袁术穷途末路,想要北上投靠袁绍,会经过徐州。刘备主动请缨,带兵去截击袁术。曹操一时大意,同意了。刘备如同出笼之鸟,带着自己的原始团队,一刻不停地逃离许都,重新夺回了徐州,再次举起了反曹的大旗。
这一次,他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并购”或“孵化”,他要独立经营!然而,他再次低估了曹操的反应速度和绝对实力。曹操亲自率军征讨,轻松击败了刚刚重组、根基未稳的刘氏集团。关羽被迫暂时“入职”曹氏集团(实为人质),张飞失散,刘备自己则狼狈地逃往北方,去投奔当时市场上看起来最强大的“袁绍集团”。
B轮融资的梦想,在曹操的绝对实力面前,再次破碎。刘氏集团,又一次回到了原点,甚至更糟。
【跨时空吐槽】
李世民:“曹操这双眼睛,真是毒辣。刘备在他手下,如同孙悟空在如来掌心,怎么蹦跶都逃不出掌控。那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是赏识,更是诛心之论。刘备能装怂跑掉,也是本事。”
---
在袁绍集团的尴尬时光与CTO的“竞业协议”
投奔袁绍,是刘备创业生涯中最憋屈的一段时光。袁绍集团虽然体量巨大,四世三公,品牌响亮,市场份额(占据青、幽、并、冀四州)第一,但其内部管理混乱,派系斗争严重(审配、郭图、逢纪、辛评等人争权夺利),CEO袁绍本人好谋无断,外宽内忌。
刘备作为“败军之将”来投,虽然袁绍出于“千金买马骨”的考虑,给予了表面上的尊重(出城二百里迎接),但实际上,刘氏集团在袁绍体系内毫无地位和话语权。他带来的那点残兵败将,根本不被放在眼里。他更像是一个被供奉起来的“品牌顾问”,用来彰显袁绍的“容人之量”和“反曹统一战线”的正当性。
刘备在袁绍集团的日子,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度日如年。他既要小心应对袁绍集团内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避免站错队,又要时刻担心自己那两位散落在外的高管。
尤其是关于CTO关羽的消息,让他心如刀绞又倍感欣慰。消息传来,关羽在曹操那边受到了超规格的待遇:封侯赐金,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曹操这是下了血本在“挖角”,试图让关羽违反当初在桃园签署的“合伙人协议”和“竞业禁止条款”。
刘备内心OS:“云长啊云长,曹老板给的待遇,是我现在绝对给不了的。你会不会就真的……跳槽了?” 这种对核心人才可能流失的恐惧,是任何一位CEO最深的噩梦。
然而,关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原始股权合伙人的忠诚”。他在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完成了“KPI”(报答不杀之恩和厚待之情)后,立刻封金挂印,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公司重要无形资产),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离职”回到了刘备身边。这在整个行业内都造成了轰动,极大地提升了刘备“仁德企业文化”的声誉和吸引力——看,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就是这么强,顶级人才给再高的薪水也挖不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帝王串串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