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疲惫地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自从太子死后,他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他挥了挥手,示意内侍下去,然后看向新任丞相田千秋(特意改名,寓意深远)和桑弘羊。
“说说吧,现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桑弘羊硬着头皮汇报:“董事长,由于连年战争和沉重的赋税,民生凋敝,很多地方‘用户满意度’已经降到了冰点。加上去年关东发生了大火灾,流民失所,地方分公司(郡县政府)不仅不有效赈济,反而加紧催逼税赋,终于……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差评潮’,也就是武装起义。”
田千秋比较持重,补充道:“起义军虽然装备简陋,但人数众多,蔓延很快。他们打出了‘官逼民反’的旗号,声称朝廷(集团总部)的政策让他们活不下去了。目前,我们已经调集军队进行镇压,但……恐怕需要时间,而且会进一步增加开支。”
刘彻沉默地听着。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略显萧瑟的未央宫景色。他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想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刘彻时代品牌”。然而现在,内部是刚刚平息的惨痛内耗,外部是烽烟四起的用户起义,国库空虚,民心离散。
他想起不久前看到的各地报上来的“用户反馈”(实际上是灾情和民怨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七科谪”(征发七种人戍边或服役)、“沉命法”(规定辖区内出现起义未能及时镇压,地方官连带处死)……这些他为了维持统治和推进战略而制定的严苛法令,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如同抱薪救火,让矛盾更加激化。
“是朕……这些年,太急于求成了吗?”刘彻第一次在臣子面前,流露出如此不确定的语气。
他想起了祖父文帝和父亲景帝的时代。那时,集团规模虽然没有现在大,市场占有率也没那么高,但内部团结,现金流健康,用户口碑极佳,被称为“文景之治”,是公认的“黄金时代”。而他自己,将集团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却也留下了满目疮痍和一地鸡毛。
宋仁宗赵祯 (@我也想省钱):看吧看吧!我就说!用户满意度下降是要出大事的!彻哥你现在知道省钱的好了吧?我们大宋就是怕这个,才不敢轻易动兵戈的……(虽然憋屈,但至少内部稳定啊!)
汉文帝刘恒 (@勤俭持家一把手):现在知道急了?早干嘛去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祖宗的话都忘了?你把用户(百姓)都逼反了,你这董事长还当得下去吗?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CEO):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彻哥,现在是到了需要深刻反思,调整集团战略的时候了。扩张虽好,但根基不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是时候从“消费模式”转换到“休养生息模式”了。
直播间里,历代皇帝们的评论,此刻不再是调侃,更像是一面面镜子,照出了刘彻统治晚年的困境。
在巨大的现实压力和内心的痛苦反思下,汉武帝刘彻,这位雄才大略也刚愎自用的帝王,终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战略转型。
不久后,他颁布了着名的《轮台罪己诏》。在这份被视为古代帝王最高级别自我批评的诏书中,刘彻公开承认了自己过去政策的失误: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朕登基以来,干了很多疯狂悖理的事情,让天下百姓愁苦,现在追悔莫及。从今以后,凡是那些伤害百姓、浪费天下钱粮的事情,一律停止!)
他明确表示,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禁止严刑暴政,停止随意加税,致力于发展农业根本),并决定“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令乏武备而已”(恢复养马优惠政策以弥补战马损耗,但只为了维持基本国防,不再主动出击)。
这份诏书,相当于武帝集团董事长公开发布“战略调整公告”,承认过去扩张政策过于激进,宣布集团业务重心将从“对外扩张”全面转向“内部维稳”和“休养生息”。
虽然这份反思来得有些晚,虽然大汉帝国已经元气大伤,但这一及时的“战略刹车”,无疑避免了帝国走向更彻底的崩溃,为后来的“昭宣中兴”保留了火种。
刘彻站在未央宫的高台上,晚风吹动他花白的须发。他望着自己一手打造又亲手将其推向危机边缘的庞大帝国,目光复杂。霸道、豪横了一辈子,最终,还是现实给他上了最深刻的一课。属于他的“汉武帝时代”,在辉煌与阴影中,即将落下帷幕。
---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帝王串串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