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未央宫,董事长办公室(兼帝国最高战略指挥部)。
曾经意气风发,喊着“寇可往,我亦可往”,立志要将“大汉集团”的市场占有率(疆域)扩展到世界地图尽头的董事长兼CEO刘彻,此刻正对着一份厚厚的年度财报……哦不,是御史大夫汇总的各地民情奏报,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办公室的装潢依旧奢华,彰显着“汉武集团”鼎盛时期的豪横。镶金的狼居胥山微缩景观(纪念卫青、霍去病并购匈奴部分优质资产)、巨大的西域沙盘(标示着丝绸之路这条新开辟的“国际贸易通道”)、以及墙上那幅用朱笔圈画得几乎看不出原貌的巨幅地图,无不诉说着这位CEO过去几十年的丰功伟绩。
但此刻,这些“业绩”似乎都变成了沉甸甸的债务,压在了账本上,也压在了刘彻的心头。
“桑弘羊,”刘彻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唤着他那位以“金融创新”(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着称的CFO(财务总监),“你上次跟朕说,集团的现金流……有点紧张?”
桑弘羊推了推并不存在的金丝眼镜,脸上是职业化的凝重:“回陛下,不是有点紧张,是相当紧张。连续多年的‘战略性扩张投资’——比如对匈奴的多次‘恶意收购’(战争)、对西域各国的‘风险投资’(使者往来与赏赐)、对东南、西南地区的‘市场开拓’(用兵),以及内部的大型‘基建项目’(水利、道路、宫室),已经几乎耗尽了‘文景之治’时期积累的‘战略储备基金’。目前,集团的负债率……嗯,按照秦朝那位先帝嬴政先生的‘霸道融资法’(横征暴敛)的标准来看,也快接近临界点了。”
刘彻揉了揉眉心:“朕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开疆拓土这一项,应该是超额完成了吧?”
旁边负责记录历史的太史令(兼人力资源与档案管理)司马迁,默默地在竹简上刻下:“陛下功业盖世,然民间有云:‘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 他心里补充了一句:老板,KPI是完成了,但员工(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项隐形指标,快跌穿地心了。
这时,丞相(执行副总裁)田千秋,一位以温和谨慎着称的老臣,小心翼翼地开口:“陛下,市场占有率确实是上去了,但‘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太高了。新纳入的领土需要驻军(管理费用)、移民(人力资源调配)、安抚(公关费用),而且……各地‘分公司’(郡国)的‘财报’显示,基层‘员工’(农民)的‘生产力’因连续抽调‘壮劳力’(兵役、徭役)而下降,不少‘项目组’(家庭)因‘成本摊销’(赋税)过重而面临‘破产’(流离失所)的风险。最近,甚至出现了几起小规模的‘员工抗议’(农民起义)……”
“竞对呢?”刘彻打断他,习惯性地问道,“匈奴那边怎么样了?”
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曾经的“并购天王”早已病逝,现任的军事负责人(保安部经理)面色尴尬:“回陛下,匈奴主力虽被重创,但残部仍在,像打不死的‘小强’……呃,是像顽强的竞争对手,采用‘游击战术’,时不时骚扰我们的‘边境市场’。彻底清除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
刘彻沉默了。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略显萧索的宫苑。他想起了自己的祖父文帝刘恒和父亲景帝刘启。那两位,被他在心里偷偷吐槽为“汉朝抠门双人组”,天天念叨着“省着点花”、“预算要紧”、“现金流是生命线”。他们执政时期,集团的风格是“猥琐发育,别浪”,核心战略是“休养生息,积累资本”。那时候,朝廷的马车都凑不齐毛色一样的,丞相牛车上班是常态(“文景之治”的省钱模式)。
当时年轻的刘彻对此嗤之以鼻。守成?那多没劲!他要的是扩张!是进取!是把“大汉”这块牌子做成天下唯一的驰名商标!他要超越的,是那个同样以“霸道”和“烧钱”着称的初代皇帝——秦始皇嬴政。
一想到嬴政,刘彻脑海里就自动弹出一个跨时空吐槽弹幕:
【嬴政(秦始皇):@刘彻,后生可畏啊!你这烧钱的速度,都快赶上朕修长城、建阿房、巡天下了!怎么样,体会到“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的滋味了吧?朕当年也是……唉,不提了,说多了都是泪(被赵高李斯气哭.jpg)。】
刘彻嘴角抽搐了一下,心里回怼:“至少朕没把集团玩破产!朕的继承人还在呢!”
紧接着,又一个弹幕飘过:
【杨广(隋炀帝):@刘彻 @嬴政,两位前辈,幸会幸会!论战略雄心,论基建狂魔,论开疆拓土,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就是这财务规划……咳咳,下次一起组个‘败家……啊不,是雄才大略帝王交流群’如何?】
刘彻:“……” 他突然觉得和这两位并列,有点丢人。
他又想起了那个总是一副“虚心纳谏”、“君臣和谐”模范生样子的唐太宗李世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帝王串串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