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办事效率极高。没过几天,一套用小篆书写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作为标准字帖和教材,就被迅速刊印(当然是手工抄录多份),分发到各郡县,要求各级官吏必须限期学习掌握。
咸阳宫一侧的偏殿,被临时改造成了“大秦帝国标准化培训中心”。一群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此刻正襟危坐,像小学生一样,听着来自丞相府的“培训讲师”讲解小篆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注意了!这一笔要圆润,这一捺要舒展!不要带你们原来国家的笔法习惯!我们现在用的是大秦标准OS 1.0版本,所有外挂字体、个性化皮肤一律禁用!”讲师敲着黑板(一块涂黑的木板),声色俱厉。
台下,哀鸿遍野。
“我的天,这笔画也太难了!比我们赵国的文字难写十倍!”一位中年官员揉着发酸的手腕,低声抱怨。
“谁说不是呢!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写出来的字跟狗爬似的,这要是被陛下看到,还谈什么仕途晋升?”另一位来自韩国的官员欲哭无泪。
原楚国的诗人官员更是痛心疾首:“失去了飘逸和灵性啊!这方块字,如何能表达我楚地山川的瑰丽与浪漫?这是对艺术的扼杀!”
旁边一位秦国本土出身的官员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艺术?能当饭吃吗?能提高公文传递效率吗?以前你们六国各自为政,一份跨国(郡)文件过来,我们得找好几个‘翻译’才能看懂,耽误多少事?现在统一了多好,清晰,高效!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楚官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愤愤地低头,继续跟那横平竖直的笔画较劲。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强制升级了操作系统的老用户,对新界面极度不适应,还找不到退回旧版本的按钮。
不仅仅是官方文书,民间的压力也开始显现。各地的书坊、刻石、乃至商铺招牌,都接到了官府通知,要求限期更换为小篆。一时间,刻字匠和书法先生成了最抢手的人才,价格水涨船高。
在咸阳城的一家酒肆里,几个商人模样的正在边喝酒边诉苦。
“老哥,你这招牌得换了啊!还用着旧韩文,被市吏看到要罚款的!”
“我知道啊!可请人写一副小篆招牌,价钱翻了三倍!还说这是‘技术活’,‘市场需求大’。我这小本生意,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忍忍吧,听说连契约文书都得用小篆重写,不然官府不认。这相当于所有商业合同都要重新备案,增加了多少成本!”
“唉,皇帝陛下动动嘴,咱们下面跑断腿。这‘标准化’是好,可推行起来,真是要了亲命了!”
虽然怨声载道,但在强大的行政力量和严厉的考核制度(李斯设置了“文字规范化KPI”,与地方官的政绩直接挂钩)下,小篆还是以惊人的速度推广开来。旧有的六国文字,如同被淘汰的软件版本,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在一些故纸堆和怀旧的老学者书斋里,还能找到些许痕迹。
跨时空吐槽小剧场:
唐太宗李世民(捋着胡子,若有所思): “书同文,利在千秋。嬴政此举,功莫大焉。若无此基础,我大唐与各地羁縻州府、藩属国之间的文书往来,岂不乱了套?只是这推行手段,略显急躁刚猛了些。若能如朕之‘贞观律’,宽仁与威严并济,或能减少些阻力。不过,刘邦那老小子,倒是捡了个现成便宜,他那时可不用操心文字统一的事了。”
---
喜欢帝王串串烧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帝王串串烧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