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汉十七年·春·边疆军营:
经过多日的详细探讨、条款斟酌与利益权衡,在皇帝刘据的亲自推动下,一份名为《靖汉边疆军属移民安置优抚法案》的诏书,终于以明发上谕的形式,颁布至帝国所有边疆驻军,尤其是西域、河西走廊、漠北三大战略区域的每一处营垒。
这份法案的细节,经过刘据与核心大臣们的反复推敲,力求务实且充满吸引力:
适用对象: 明确规定,法案适用于在上述三地戍守满两年、且未来仍需长期驻防的汉军将士包括军官与士兵的直系家属。士卒需提出申请,经所在军府核实批准。
土地授予: 军属移民至丈夫/儿子服役的边疆区域后,可按家口实有人数,每人授予永业田五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所授土地,十年内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十年后,赋税亦按内地半额征收。
安置支持: 由朝廷出资,在边疆各军镇、屯田点附近,统一规划修建“军属安置营”。提供初始的住房、基本农具、以及最初一年的口粮种子。鼓励军属之间互助合作。
安全保障: 军属安置营选址紧邻驻军大营或坚固军城,享受驻军直接保护。同时,鼓励军属中青壮编练民兵,配合驻军巡防,形成军民一体的防御体系。
特殊激励: 对于戍边超过五年、立功受奖的将士,其家属申请移民可优先审批,并可额外获得奖励田亩或牲畜。
当各营的书记官、宣教官将这份法案的详细内容在营中宣读时,整个边疆军中都炸开了锅!
最初,士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啥?让俺婆娘娃儿来这边?还给地?免税十年?”一名满脸风霜的老兵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
“真的假的?天下还有这等好事?莫不是上头骗俺们安心打仗的幌子?”另一人表示怀疑。
然而,当白纸黑字加盖着兵部和大司马印信的文书张贴在营区的告示栏上,当宣教官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每一个条款时,怀疑迅速被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所取代!
“是真的!陛下金口玉言!是真的!”
“老天爷!俺能见到俺娃了!俺娃出生到现在,俺还没抱过哩!”一个铁塔般的汉子,竟然当众哽咽起来,用拳头死死抵住嘴巴,不让哭声溢出。
“分地!免税十年!俺家那几亩薄田,年年交完赋税都勉强够吃,要是能来这里…要是能来这里…”许多出身贫苦农家的士兵,眼睛都亮了。土地,是他们最深切的渴望!
消息像野火一样在各个军营蔓延,无论是正在操练的队列,还是休息的营房,所有人都在激动地讨论着这件事。原本因思乡而有些低落的士气,瞬间被点燃,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涨程度!
激动过后,也有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提出担忧:
“边疆毕竟不比内地,听说漠北冬天能冻死人,西域风沙大,还有马贼胡匪…”
“是啊,婆娘娃儿来了,能吃得消这苦吗?万一碰上战事…”
但这些担忧,很快被更多乐观的声音所淹没。
“怕啥!没听法案说吗?安置营就挨着大军营!比咱们老家村子可安全多了!现在匈奴怂了,羌人也被打趴了,西域这几个小国谁敢造次?”
“就是!条件苦点怕啥?有地!免税!这比在内地给豪强当佃户、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不强百倍?”
“兄弟们,眼光放长远点!”有些见识的老兵或低阶军官分析道,“朝廷为啥下这么大本钱?就是要咱们扎根下来!这说明啥?说明朝廷就没打算再从这些地方撤出去!这里以后就是咱大汉稳稳的疆土!咱们现在来,是开拓者,将来咱们的儿孙,可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了!这前景,内地能比?”
这番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当兵的人,对局势的感知往往比普通人更敏锐。
他们亲眼见证着帝国如何一步步强大,如何将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打趴下。他们相信,在朝廷的强大武力保障和持续投入下,边疆会越来越安定,越来越繁荣。
现在来,固然有风险,但机遇更大!早来,就能分到更好的土地,就能占得先机。这无异于一场由国家担保、回报极高的投资!
几乎在法案颁布后的第一时间,各营的军府衙门就被闻讯赶来的将士们挤得水泄不通。人人手里攥着早就写好的家书和申请表,争先恐后地要求登记报名。
“文书!文书!俺报名!俺家五口人!”
“给我登记!我戍边三年了!符合条件!”
“我立过功!我有优先权!”
书记官们忙得满头大汗,却无人抱怨,他们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
消息也通过刚刚改善的军邮系统,飞速传向内地。无数军属家庭在收到丈夫/儿子的来信后,经历了最初的震惊、犹豫,再到最终的决心。
对于许多在内地生活困苦的军属而言,边疆的危险被“土地”和“免税”的巨大诱惑所冲淡。许多勇敢的妇人,毅然决定拖儿带女,踏上西行或北上的漫漫长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