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立刻有人反驳:“边郡贫瘠,安置大量家眷谈何容易?且士卒多在营中,家眷在外,依旧难得团聚,反生诸多社会问题。”
会议一时陷入了争论。既要体恤军心,又要考虑现实困难和维护军队战斗力,确实是个难题。
刘据静静地听着,并未急于表态。待众人争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提出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框架性方案:
“诸位所虑,皆有道理。此事确需周全考量,朕以为,可分步施行,多管齐下:
建立定期轮戍与探亲制度: 并非放任所有士卒自由归省。可定下章程,例如,戍边满三年之士卒,经考核表现优异、无过错者,可给予一定假期,分批、分次,由军府组织,持凭证沿驿道归家探亲。路费可由朝廷补贴一部分,士卒自筹一部分。如此,既给士卒盼头,又可避免一次性人员空缺过大。
完善军邮驿传系统: 增设专门通往各边军的邮路,鼓励士卒与家书往来。虽不及见面,然能通音信,知其家安,亦可稍慰思乡之情。此事,由兵部与驿传司协同办理。
于边郡及西域新建城镇,设立‘军属营’或‘军属区’: 并非强制家眷迁徙,而是为那些自愿、且有条件前来边疆与丈夫团聚的军眷,提供相对安全、集中的居住地,并给予土地、免税等优惠政策,助其立足。如此,可让部分士卒实现‘半团聚’。
丰富军营文化生活: 可组织各类竞技、演武、甚至由军中文书教导士卒识字写信,分散其注意力,减少闲时思乡之苦。
最重要者,”刘据声音提高,“唯有彻底平定西域,打通并牢牢控制丝绸之路,使长安至西域一路畅通,商旅繁盛,路途安全,距离所带来的阻碍方能真正减小!届时,士卒归家之路将更便捷安全,家眷西来亦非难事!此乃根本解决之道!”
刘据的方案,既考虑了眼前的安抚措施,更着眼于长远的根本解决,将士卒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转化为了一种激励全军为“打通归家之路”而奋战的内在动力。
众臣闻言,无不叹服。赵充国率先拱手:“陛下思虑周全,臣等不及!如此施行,军心必安,士气必振!”
文官们也纷纷点头,认为此策兼顾了人情与实情,可行性强。
“既如此,”刘据最终决断,“便由兵部、户部、及西域都护府共同细化章程,尽快拟出条陈,报朕御览后施行。首要之事,先将军邮系统建立起来,让将士们能先听到家乡的声音!”
“臣等遵旨!”
一场可能影响数十万戍边将士福祉和帝国边境稳定的会议,就此落下帷幕。刘据以他的共情心和政治智慧,再次展现了一位帝王不仅能开疆拓土,更能体恤人心的另一面。
消息传出军营,无数士卒得知陛下竟亲自关心他们的思乡之情并设法解决,无不感激涕零,士气为之大振,忠诚之心愈发坚定。
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