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元年·深冬·漠南至辽东交界地带
寒风依旧刺骨,积雪覆盖着荒原、丘陵与稀疏的林地。李广利军团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但队伍中弥漫的绝望气息已悄然转变。
鬼哭峡伏击战的胜利,如同黑暗中的火种,点燃了士兵们求生的欲望和复仇的怒火。他们不再是待宰的羔羊,而是变成了潜伏在风雪中的猎人,目标直指那些如同跗骨之蛆的匈奴游骑。
李广利、赵始成、王申生、商丘成等人,几乎每日都在行军间隙,于临时搭建的简陋军帐中,对着粗糙的舆图低声密议。
他们根据斥候回报的匈奴游骑活动规律、地形特点以及自身状态,不断调整、优化伏击战术。
李广利将仅存的、最精锐的斥候撒了出去。他们不再仅仅是探路,更肩负着“钓鱼”的任务。他们化整为零,伪装成掉队的伤兵或迷路的散兵游勇,在主力行军路线侧翼或后方数里处活动,故意暴露行踪,引诱匈奴游骑上钩。
此时随着经验地积累,他们的 伏击地点选择更加刁钻多变。
在开阔雪原,选择有低矮雪丘或稀疏灌木丛的地带。提前让主力精锐下马,披上缴获的白色匈奴皮袍或白色粗麻布,匍匐在雪地里,与雪地融为一体。
诱饵小队通常是几个老兵带着几个“惊慌失措”的新兵故意在附近“艰难”行进。一旦匈奴游骑被吸引过来,试图围猎诱饵,埋伏的汉军立刻从雪地中暴起!
强弩攒射!短兵相接!力求速战速决!战斗结束后,迅速打扫战场,用积雪掩盖血迹和战斗痕迹。
遇到狭窄河谷,利用两侧高坡。王申生率步兵提前占据有利位置,就地取材设好滚木雷石。
赵始成则率骑兵埋伏在河谷出口或上游隐蔽处。诱饵小队沿河谷“行进”。匈奴游骑一旦进入河谷,立刻封堵两头,滚木礌石砸下,强弩齐射,骑兵堵截,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进入辽东边缘的稀疏林地。利用树木掩护,在匈奴游骑可能经过的小路两侧,布设简易绊索,并在绊索后埋伏强弩手。诱饵小队在林间空地“休息”。匈奴游骑追入,绊索绊倒前骑,强弩手立刻射击制造混乱,埋伏在树后的刀盾手和长戟手趁机杀出,分割包围。
李广利军团各部配合更加默契。诱饵小队演技愈发逼真,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示弱、逃跑,将敌人引入预设伏击圈。
伏击部队行动迅猛,力求在匈奴援兵赶到前结束战斗并撤离。打扫战场的士兵如同训练有素的工蚁,分工明确:一部分人负责割取匈奴士兵首级作为军功凭证,一部分人迅速剥下匈奴士兵的皮甲、皮袍御寒,一部分人搜刮尸体上的干粮袋、水囊、药品囊,一部分人冲向那些宝贵的备用马匹,解下驮囊,牵走马匹。
对于倒毙的战马,则立刻由专门的小队上前,用锋利的短刀快速分割马肉,剥下马皮,动作麻利得如同屠宰场的屠夫。
每次伏击都严格控制时间。斥候会密切监视更大范围内的匈奴动向。一旦发现有大队匈奴骑兵靠近的迹象,无论战果如何,伏击部队立刻发出信号,全体人员迅速撤离,绝不恋战。撤离路线也预先规划好,利用地形掩护,快速脱离接触。
一日午后,风雪稍停。斥候回报,一支约五十人的匈奴游骑小队,正在主力行军路线东北方向约十里处活动。
“目标!雪狼丘!”李广利果断下令。那是一处有数个低矮雪丘和稀疏灌木丛的开阔地。
“诱饵!赵始成!带十名老兵!十名新兵!扮作掉队辎重小队!两辆破车!在雪狼丘南侧‘艰难’行进!务必引蛇出洞!”
“伏兵!王申生!率五百精锐!披白袍!携强弩!短刀!提前埋伏于雪狼丘北侧雪丘后!待敌近前!听我号角为令!杀出!”
“警戒!商丘成!坐镇中军!派斥候监视方圆二十里!若有大队匈奴靠近!立刻鸣金!”
“其余各部!原地警戒!随时准备接应!”
命令迅速执行。赵始成带着精心挑选的“演员”出发了。他们推着两辆吱呀作响的破车,车上胡乱堆着些杂草碎石,用破布盖着。
士兵们步履蹒跚,不时有人“摔倒”,发出痛苦的呻吟和抱怨。一个“新兵”甚至“不小心”把一袋“粮食”其实是沙土掉在地上,引来一阵“慌乱”的争抢。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远处雪尘扬起!那支五十人的匈奴游骑发现了这支“肥羊”!他们怪叫着,分成两队,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马蹄踏雪,声势惊人!
“快跑啊!匈奴来了!”赵始成“惊恐”地大喊一声,带头“狼狈”地向雪狼丘北侧“逃窜”!士兵们也“惊慌失措”,丢下破车,四散奔逃!有的“摔倒”在雪地里,挣扎着爬起来继续跑!
匈奴骑兵见状,更加兴奋,催马急追!他们以为又是一场轻松的猎杀!
当匈奴骑兵追至雪狼丘北侧,距离“溃逃”的汉军不足百步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