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元年·深冬·长安·长乐宫·椒房殿
长乐宫深处,椒房殿内弥漫着淡淡的药与沉水香的气息。殿内温暖如春,炭火盆无声地散发着热量,驱散了冬日的寒意。然而,这暖意却难以驱散笼罩在殿宇深处的那份沉沉暮气。
卫皇后半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软榻上。她身上盖着华贵的金丝绒被,面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苍白与憔悴。
昔日母仪天下的雍容华贵,如今被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与虚弱所取代。那双曾经明亮锐利的凤眸,此刻显得有些黯淡,眼角的皱纹深刻了许多。
她静静地望着窗外洒落的稀疏阳光,眼神有些空茫。上一次的重创,不仅伤了她的身体,更伤了她的元气,如同风中残烛,虽经名医调养,伤势已无大碍,但生命的火光终究黯淡了许多。
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和内侍的通传:“陛下驾到!”
卫皇后黯淡的眸子微微一动,一丝微弱的光亮闪过。她挣扎着想坐直些,旁边的贴身侍女连忙上前搀扶。
刘据一身常服,玄色深衣,玉带束腰,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他刻意收敛了帝王威仪,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与关切。
“儿臣,拜见母后。”刘据走到榻前,深深一揖,声音低沉而恭敬。
“快,快起来……”卫皇后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久病的虚弱,她伸出手,示意刘据近前,“到母后身边来……”
刘据依言上前,在榻边的锦墩上坐下。他自然地握住卫皇后伸出的手。那只手,曾经温润有力,如今却枯瘦冰凉,皮肤松弛,透着一股衰败的气息。刘据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将母后的手轻轻拢在自己温热的掌心。
“母后今日气色好些了。”刘据温声道,目光仔细端详着母亲的面容。
卫皇后微微扯动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好多了都是些老毛病了不碍事……”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刘据脸上,那眼神复杂难言。
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看到儿子如今威势的欣慰,有对过往惨剧的痛楚,更有难以言喻的疏离与敬畏。
眼前的儿子,早已不是那个需要她庇护的太子,而是手握乾坤、执掌生杀的靖难皇帝!
“据儿……”卫皇后声音更轻了些,带着一丝试探,“你你受苦了,也长大了,母后很欣慰……”
“母后言重了。”刘据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儿臣不孝,让母后担惊受怕,身受重伤——是儿臣之过。”
母子二人,一时无言。殿内陷入一种沉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过往的腥风血雨、生离死别、猜忌隔阂,如同无形的鸿沟,横亘在两人之间。但血脉的牵绊,终究无法斩断。
沉默片刻,卫皇后再次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家常味道,试图打破那份沉重:
“进儿,还有史良娣,还有娘的那几个孙儿,他们在博望苑还好吗?”她眼中流露出真切的思念与担忧。
刘进,她的长孙,史良娣,还有那几个年幼的孙儿,是她此刻心中最深的牵挂。
刘据心中一软。无论经历过什么,母亲对儿孙的牵挂,总是最真挚的。
“母后放心。”刘据声音温和,“进儿他们都好。博望苑远离纷争,儿臣已加派人手护卫,衣食无忧。只是想必也十分思念母后。”
卫皇后眼中泛起泪光,她紧紧抓住刘据的手:“据儿,母后……母后想他们了。能不能,能不能让他们回长安来?母后想看看他们,想抱抱孙儿……”
刘据看着母亲眼中那近乎哀求的泪光,心中再无半分犹豫。大局已定,长安尽在掌握,让家人团聚,是应有之义。
“母后安心养病便是。”刘据声音沉稳而肯定,“儿臣即刻下旨,命博望苑守军护送进儿一家回京!让他们好好陪在母后身边,共享天伦!”
“好……好……好……”卫皇后连说了三个“好”字,泪水终于滑落,嘴角却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这一刻,她仿佛只是一个思念儿孙的普通老妇。
喜悦过后,殿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卫皇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忧虑与挣扎。她目光闪烁,几次欲言又止。
刘据敏锐地察觉到了母亲的异样。他静静等待着,心中已隐约猜到几分。
终于,卫皇后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声音带着颤抖,低声道:
“据儿…。母后…,还有一事,想求你……”
“母后请讲。”刘据声音平静。
“他,你父皇……”卫皇后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眼中充满了痛苦与复杂的情绪,“他在甘泉宫,如今已是风烛残年,形同废人……”
她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望着刘据,带着一丝卑微的祈求:
“母后知道,他……他做了很多错事,对不起你,对不起我们母子,对不起,天下人……”
“但,但……他终究……是你的生身之父,是……是母后……曾经的……夫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