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来年,即便朝廷不发话,百姓也会主动前来观察朝廷是如何操作的。”】
【“到了第三年,就会有一部分敢于尝试的黔首开始效仿使用草木灰进行耕作。”】
【“一旦这些黔首在耕作中实际运用草木灰,并获得了更高的粮食收成。”】
【“那么到了第四年,几乎所有的黔首都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耕种。”】
【“最终,所有百姓的粮食亩产都能以一种极为稳妥、低风险的方式得到提升。”】
【“如果朝廷的示范田最终失败了。”】
【“那么对于朝廷而言,也不过是损失几百亩或上千亩地的收成而已。”】
【“这样的损失,对于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
【“但对于大秦,对于我而言,这样的损失不过是一粒尘埃,微不足道。”】
【“同样的道理,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去研究如何改良农具,提升耕作效率。”】
【“但大秦与我却可以组织数百上千人,群策群力,专门去研究如何改良百姓日常所用的农具,提升耕作效率。”】
【“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进,哪怕只是小小的优化,哪怕效率只提升了一点点。”】
【“但如果将这一点点的提升应用到整个秦国,那便意味着数百万百姓的耕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而耕作效率的提升,意味着百姓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放大到整个秦国,百姓的粮食产量也将随之提升。”】
【“数百万百姓的粮食收成提高一点点,那么整个秦国的粮食储备也就能多出一大截。”】
【“与这样巨大的收益相比,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仅仅是农耕,其他诸如穿衣、饮食、居住、出行等方面,百姓也难以承担试错与改进的成本。”】
【“只有朝廷才具备这样的容错能力,能够轻松承担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试验所带来的损失。”】
【“而在这些领域,哪怕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也是整个秦国数百万百姓的共同受益,是大秦的受益,也是我的受益。”】
【“所以这些前期的投入与试错成本,只需要我与朝廷稍稍付出一些资源便可。”】
【“因此我认为,改善百姓日常生活与耕作方式的研究与尝试,应当由我与朝廷来主导承担。”】
【“因为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百姓,更是整个大秦,是我。”】
在看到天幕中太子扶苏展示的种种治理之道后,嬴政对他的看法已大为改观。
尤其是扶苏所在的秦国,竟然没有走向灭亡,这让他更加重视这位太子的建议。
仅凭这一点,他就愿意放下身为始皇帝的威严,认真听取扶苏的见解。
而扶苏所说也确有道理,普通百姓确实无力承担研究与试错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秦与他本人也无法承受。
不过只是动用数百上千人,以及几百上千亩田地的资源罢了,即便全部投入打水漂,他也毫不心疼。
但只要取得哪怕一点成效,便能让大秦的数百万老秦人,以及来自原六国的千万百姓从中受益。
而获得这份好处的老秦百姓与原六国平民,自然也会更加支持秦国,拥护这位秦王嬴政!
这样一来,老秦人便不至于与他背道而驰,原六国百姓也会更愿意归附秦国,心甘情愿地融入大秦,成为新一代“老秦人”。
再结合此前的变法成果,两者相辅相成,他就不信将来大秦还会毁在自己人手里!
此时,天下各地的老秦百姓以及原六国平民,在听到天幕上太子扶苏说“利用草木灰辅助耕作,可以改善土地肥力,提升粮食收成”之后,全都眼前一亮!
在如今这个时代,平民大多不识字。
像农耕时节,何时该灌溉、何时该播种、何时该除草等等。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