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依旧是他首次仅能揣测出一个大致的思路,却未能理出一个更为细致周全的对策。
不过太子扶苏很快便调整了心绪,心中暗道:“或许是因我所读典籍尚浅罢了。”
“从明年起,我再选一家诸子学派加以研习。”
“或许届时,我能构思出一套更加详尽可行的新制度,用以替代现有的军功爵制。”
听到这话,秦王嬴政不禁露出一丝笑意:“你能想到这一步,已然可比昔日商君。”
“不,甚至商君也难及你万一,就连朕也远不及你!”
太子扶苏这一番话,无疑为他指明了改革军功爵制的大方向!
若他与朝中诸臣仍无法拿出一套足以替代军功爵制的新制度,那他与满朝公卿便无颜再居其位,不如早早让位给扶苏更为妥当。
“那明年开始,你想研习哪一派学说?”
“朕为你寻一位该派的鸿儒,亲自指导你。”
同时,秦王嬴政也在心中盘算,眼下大秦境内,哪些诸子大家足以胜任太子的老师。
太子扶苏亦露出些许迟疑神色。
他本有意修习法家,以期从中汲取构建新政的灵感。
但另一方面,他又对墨家乃至农家颇感兴趣,因为这些学派更关注民生,有助于他今后改善百姓的衣食住行、耕作生活。
良久之后,扶苏轻轻摇头道:“孩儿尚未决定,待我思虑成熟,再禀告父王。”
秦王嬴政轻轻点头,应了一声:“好。”
“军功爵制最大的难题,在于天下的土地终究是有限的……”
秦皇嬴政凝视着这句话,陷入沉思。
这无疑是他们此前未曾触及的盲区。
在他们以往的认知中,若战功难赏,那就继续攻伐。
韩国土地不足,便取赵国;赵国不足,便取魏国;魏国不足,则攻楚、燕、齐,依此类推。
中原大地广阔,列国林立,在秦皇嬴政之前,谁又曾真正设想过,有一天会无地可分?正如谁也未曾料到,竟真有人能一统六国,实现天下归一!
然而,正是天幕上扶苏的一番话,让他们恍然惊觉:
中原的土地,终究有限!
可秦军之中,有功之士却代代不绝,绵延不断。
如此一来,迟早有一日,土地会被功臣瓜分殆尽。
而一旦无地可封,军功爵制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而军功爵制,不仅是秦国的立国之本,更是历代秦王百年信誉的象征。
一旦此制度崩塌,意味着秦国失信于民,历代秦王的威信也将随之崩塌。
从此之后,老秦人、六国遗民,都将对秦心生疑虑,渐行渐远。
这一刻,秦皇嬴政想起了扶苏曾说过的一句话——
“唯有获得秦国数百万老秦人真心拥戴之人,才是秦国真正的王。”
若他失去了这份拥戴,他还配称始皇帝吗?
若秦国失去了老秦人的支持,它还能继续屹立不倒吗?
秦皇嬴政沉思良久,缓缓摇头。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先前设想的“征伐四夷,以便地封功臣”的想法,有多么荒谬。
将蛮荒偏僻之地赐予功臣,这是赏赐,还是惩罚?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和放逐吗?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那就等于亲手摧毁了秦国百年来最为根基、最为关键的军功授田赐爵制度!
只怕诏令一出,那些征讨四方、立下战功的将士们,当场就会背弃大秦、背弃秦王!
就算将士们没有立刻反叛,但一旦出现朝廷无法兑现军功的先例。
以后的将士也不再是令行禁止、战无不胜的大秦虎狼之师,更不可能还是忠于大秦、忠于秦王的精锐之军。
随即,秦皇嬴政又回想起先前“大秦长公子扶苏”在天幕上展现的画面——天下各地烽火四起,叛军如潮,而大秦却束手无策、难以镇压。
他娘的,未来的“自己”该不会真的蠢到用四方蛮夷的土地来赏赐有功之臣,结果反而导致军心涣散,无法调动秦军去平叛吧?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