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很想说服自己,凭自己这双慧眼,不至于连这样的隐患都看不出来。
可一想到在太子扶苏揭示军功爵制的弊端之前,自己确实打算继续对外征战,并打算用边疆的土地赏赐将士。
嬴政的心便顿时动摇起来。
如今的自己尚且能生出这样的念头,难保未来的“自己”不会做出同样愚蠢的决定,甚至真的就这么执行了!
同时,嬴政又想起,在“大秦长公子扶苏”所展现的天幕中,只出现了自己下诏赐死扶苏的画面,却未曾见到自己另立“秦二世”的场景。
难道说,等到天下各地烽烟四起、叛军遍布之时,我还在位?
所以才没有另立继承人的画面?
若是真如此,那么造成秦国将亡的那个人,岂不就是我“自己”?
那个令秦国历代先祖心血白费的“不孝子孙”,就是我“自己”?
那我之前是不是冤枉扶苏了?
唉,冤不冤枉扶苏倒是次要。
关键是,秦国是在我手中完成一统的,难道未来也将在我手中覆灭?
这才是嬴政真正无法接受、无法承受的。
尤其是对于刚刚实现自秦国历代先王以来、乃至自周朝之后八百年无人能完成的大一统伟业,自认为功业超越三皇、德行胜过五帝的始皇帝来说……
这正是他最为得意、最为自负的时刻!
而这时如果告诉他,秦国未来可能会毁在他手中,那就如同将他从三皇五帝的天界,一脚踢入万丈地狱。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成为亡国之君,嬴政的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
“绝不允许!”
“大秦绝不允许灭亡!”
“更不能亡在我的手里!”
嬴政咬紧牙关,心中怒吼,眼神冷厉,眼中燃起愤怒的火焰。
“李斯!”
嬴政猛然回头,冷冷地看向李斯,喝道。
正在沉思天幕上扶苏所说之言的李斯,被这一声唤惊醒,立刻回应:“臣在!”
嬴政目光阴冷而威严地扫过李斯,又扫过在场众臣,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李斯,你为首,率领诸位大臣,依照太子扶苏所言,尽快制定出可以取代军功爵制的新法!”
“在此期间,凡敢阻挠新法者,斩!”
听闻始皇命令,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文武百官纷纷起身应道:“遵,陛下旨意!”
在场的众臣并非愚人。
在太子扶苏已将问题讲得如此明白的情况下,他们也明白,军功爵制在统一天下之后已难以为继。
必须变法图新,大秦方能长治久安。
尽管变法可能损害部分利益,但他们也清楚,最大的利益始终是大秦本身!
只要大秦还在,今日因变法失去的,日后未必不能重新获得;而若大秦因此制而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们别说只是失去一部分好处了,如今整个秦国都将面临动荡,所有既得利益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所以在这样的局势面前,秦国的文臣武将还是分得清轻重的,至少在场这些人都是明白人。
再加上始皇帝改革的决心如此坚定,他们自然也不会愚蠢地去触这个霉头,阻挠新法的推行。
而且始皇帝刚统一六国,威望与权势正处于巅峰时期。
他现在要推行变革,全天下都没有人敢正面反对。
此时正是变革阻力最小的时机。
一旁的诸子博士们,看到秦始皇下令要改革军功授爵制度,心中不禁暗自感慨,秦国的格局恐怕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了。
但很快,这些博士们又激动起来。
既然秦皇要改革军功爵制度,那他们是否有机会参与其中,甚至将自己的学说思想融入新法之中?
毕竟原本代表法家核心的军功爵制度,在大一统后的秦国,显然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如果他们能够以自家学派理念为基础,为秦皇提出一套适用于新局势的治理之法,
那么他们的学说就有可能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新的治国理念!
而他们的思想,也将被全国上下所推崇、学习。
这正是他们诸子百家入秦的初衷与理想!
当务之急,就是让秦皇看到他们学派思想的优越之处,从而获得参与变法的资格。
想到这里,诸子博士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再过几年,太子扶苏便要重新选择一家学派来系统学习。
以太子扶苏那超凡的悟性,若能学习他们一派的学问,必定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精妙。
而如果太子扶苏都对他们的学说大加赞赏,那么秦皇还能无动于衷吗?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他们也逐渐察觉到了一个趋势:
太子扶苏确实天资卓绝,他所指出的秦国种种弊端,以及提出的许多建议,
无论是天幕中的“秦王嬴政”,还是现实中的“秦皇嬴政”,大多都会采纳一二。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太子扶苏对他们学派的学说给予肯定,就等于间接获得了秦皇的认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