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其力有未逮,亦会立即禀报于臣;若臣亦难以决断,则将呈报陛下,由陛下裁决。”】
【太子扶苏轻轻点头,随即问道:“那我现在是否可以前往父王的府库,挑选几样所需之物?”】
【少府卿微微颔首,随后问道:“自然可以,此前陛下已有旨意,命臣等全力配合太子。”】
【“不知太子殿下意欲挑选何物?若方便告知,臣等可尽快为殿下筹备。”】
【早已心中有数的太子扶苏直言不讳:“第一,准备两份珍稀的药材与补品。”】
【“第二,查问府库中是否藏有法家先贤的手稿,如商君所着之类。”】
【“第三,再查府库中是否有兵家先贤所撰之兵书手稿,若有,也请备两份。”】
【“第四,另备千金,供我后续使用。”】
【“第五,待以上四点落实之后,我另有安排。”】
【听闻太子所求的少府卿虽心存些许疑虑,】
【但来前始皇已明令交代,务必要全力配合太子,因此他未作迟疑,立即陪同太子前往秦王府库,着手筹备所需之物。】
……
当秦皇嬴政从天幕上看到“太子扶苏”所提出的要求后,心中不禁暗暗叹息,果然不出其所料。
天子驾六,太子乘四。
“太子扶苏”所提的四样物件,想必便是为大秦的文武重臣所备。
若嬴政再度推测无误,那么“太子扶苏”特别指明的那两味稀有药材与补品,应当是要赠予十余年前时任左丞相的隗状与右丞相的王绾。
而那一卷法家前辈的手稿,则应是为当时刚被任命为廷尉的李斯所备。
至于另外两卷兵家先贤的着作,推测应是分别赠予当年已具声望的王氏与蒙氏家族。
隗状与王绾,是朝中旧贵族文臣的代表人物;李斯则是新兴法家的重要代表。
王家与蒙家则世代为将,为秦王所倚重,是军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世家。
只要“太子扶苏”这几份礼送出,而隗状、王绾、李斯、王翦、蒙武等人欣然接受,那便意味着大秦的中枢文武重臣几乎皆已站在“太子扶苏”身后,成为其身份地位的坚定支持者。
如此一来,“太子扶苏”的储君之位自然更加稳固三分。
至于这些人是否会拒绝“太子扶苏”的赠礼,此事几乎不可能发生。
单从那位“秦王嬴政”执意将年仅五岁的“扶苏”立为太子这一决定,隗状、王绾与李斯等人便能察觉出那位“秦王”对“太子扶苏”的宠爱之深。
因此,即便出于对秦王的尊重,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太子扶苏”的礼物。
若他们再稍加聪明一些,在接受礼物之后,或许还会为“太子扶苏”在朝中多多美言几句,为他扬名造势。
这样一来,在旁人眼中,“太子扶苏”便是一位德才兼备、广受爱戴的储君。
不仅深受秦王宠爱,也得到一众重臣将领的衷心拥护。
若形成如此印象,“太子扶苏”的太子之位无疑将再添三分稳固。
而如此深沉缜密的谋略,竟出自一个年仅五岁的孩童之手!
并且,在整个过程之中,无人指点,全凭其独立思虑而成。
如此天赋,已非“震惊”所能形容,更令人感到几分畏惧。
至少,嬴政在五岁之时,远远不及如此思虑深远。
——一个天生的储君之才!
这便是嬴政对天幕上“太子扶苏”的最新判断。
不过,嬴政仍有一事未能参透:为何“太子扶苏”还要求准备千金?
因为倘若仅为赠礼给隗状、王绾、李斯等人而言,先前所备的药材补品与先贤手稿已足够得体。
若再额外赠以千金,并非不可,只是略显俗套,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因药材与手稿可被视为关怀与敬意,若传扬出去,不仅不会引起非议,反而会被视为一段风雅佳话。
但若附赠千金,便易让人联想到贿赂与拉拢之意。
即便旁人不便明言,私下议论也难免出现,使此事的纯粹性受到质疑。
难道是年少思虑未周?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