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越教越觉欣慰。
他惊讶地发现,扶苏只要听讲一遍,便能迅速记住,并准确无误地书写出来。
短短半个时辰,他已教了扶苏上百个字。
以这般进度推算,不出十日或半月,便可完成最基础的识字任务。
更难得的是,扶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沉稳专注,从未哭闹,令嬴政几乎无需费心操持。
念及此,嬴政难得露出笑意,说道:“只要你日后仍能如今天这般,寡人便继续亲自教你读书识字。”
公子扶苏轻轻点头,脆声应道:“是,父王。”
此后不过三月,扶苏便已掌握万余字。
年仅四岁,便通晓七国语言。
……
无论是公子扶苏、公子将闾等人,还是公主嬴阴嫚、嬴栎阳等人,当看到天幕上那个扶苏时,眼中皆流露出一丝羡慕。
由父王亲自教授读书识字的待遇,对他们而言,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在他们兄弟姐妹之中,无人曾受过如此厚遇。
而想到天幕之前曾言,他们父王不擅与子女相处,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当初不敢像那个扶苏一样主动请求学习的缘故。
若他们也曾大胆地提出这样的请求,或许父王也会答应亲自教导他们。
至于那个扶苏三岁便开始学习识字、读书的辛苦经历,他们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他们虽渴望父王亲自教导,但并不愿在三岁之时便开始这般严苛的学习。
武成侯王翦、丞相隗状、廷尉李斯等大臣,望着天幕上的扶苏,亦流露出几分惊叹。
三月识万字,一年通七国之语,这般才智,堪称罕见的神童、奇才!
李斯本人年少时也是天资出众,否则也不会被荀子收为门徒。
然而回忆起自己三四岁时的状况,即便是拥有与扶苏同等的教育资源,他也难以达到如此成就。
想到此处,那些曾教授过扶苏的大臣,不由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长公子扶苏,继而又轻轻摇头。
他们的长公子固然聪慧,但也仅限于聪慧而已。
与天幕上那位堪称天才的扶苏相比,差距实在过于明显。
在识字教育完成之后,下一步便是引导扶苏深入读书。
“法、儒、墨、道、阴阳、纵横、名、兵、农等各家学说,你更愿先学习哪一派?”嬴政带着几分好奇问道。
他注视着长子,想了解扶苏对哪一家的学说更为亲近。
毕竟扶苏年仅四岁,虽已通七国语言,但嬴政并不急于系统讲授,而是准备依其兴趣先行引导。
扶苏若对某家学说有天然的兴趣,他便稍作讲解。
待扶苏再长几岁,他再延请百家中的博学之士,系统教导。
至于四岁的扶苏是否真正了解诸子百家各自的核心主张,其实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过去一年的识字启蒙过程中,他也曾简要地向扶苏介绍过一些关于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因此,扶苏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天幕之下,代表法家的李斯、代表兵家的王翦、代表墨家的相里氏墨等大秦文臣武将,皆满怀期待地注视着另一位公子扶苏。
毕竟在这个世界,扶苏明显倾向于儒家,他们自然也希望另一个世界的扶苏能够对自家学派产生兴趣。
而代表儒家的博士淳于越,则是殷切期盼着那位世界的扶苏同样选择儒家,以此进一步证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就连秦王嬴政,也对另一位扶苏的选择流露出一丝好奇。
毕竟在这个世界,扶苏已经展现出与他期望截然不同的倾向,他自然想知道,另一个尚未被“塑造”的扶苏,会倾向于哪家学说。
【在秦王嬴政的目光注视下,扶苏坦然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学习史家之学。”】
【史家之学!】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嬴政的意料。】
【他原以为扶苏或许会选择法家、儒家,甚至墨家等主流学派。】
【但他万万没想到,扶苏竟然会选择史家。】
不仅是另一个世界的嬴政没有料到,就连这个世界在场的大秦君臣,也皆是大感意外。
如此独特的选择,可以说是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唯有在一旁的太史令,如同天降甘霖般,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恍惚。
毕竟,在诸子百家之中,史家一直是最为低调、最不起眼的存在。
就像当初嬴政为公子扶苏讲解诸子百家时,优先提及的是法、儒、墨、道、阴阳、纵横等学派,史家则被直接略过。
因为相较于其他学派,史家的职责仅在于忠实记录历史。
治国安邦之策?
没有。
若想寻求治国之道,要么另寻他派,要么便从史家所记载的历史中自行领悟。
史家只负责记录过往,既不提供主张,也不参与施政。
上一次史家引起广泛关注,还要追溯到“崔杼弑其君”一事。
当时三位史官前赴后继,以生命坚守笔墨,将真相如实记录,震撼天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