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国家政务之中,以向始皇展现自己的才能。
再者,话说得现实些,扶苏如今不过只是长公子而已,连太子之位都尚未坐定。
即便将来真能继承大统,那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之事。
搞不好等扶苏登基之时,他早已年迈致仕,甚至早已不在人世。
即便到时扶苏对他依旧亲近,又能对他有何实质性的助益?
因此,与其耗费时间与精力去取悦长公子扶苏,倒不如将更多心力投入到讨好始皇帝,唯有如此,他才有可能早日坐上大秦丞相之位。
而淳于越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仅是一名博士而已。
博士一职,是始皇帝在三公九卿制度之外,另行设置的官职。
品秩并不高,但各官吏皆以“先生”尊称,享有特殊礼遇。
他们有权参与朝堂议政,对国家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与谏言。
通俗而言,淳于越不过是大秦智囊团中的一员罢了。
更何况,秦国并非依靠儒家治国而强大,始皇帝更倾向重用法家学派,而非儒家。
淳于越也并非始皇帝身边的亲信重臣。
因此,淳于越等儒学之士,想要在始皇帝统治之下大力弘扬儒学,恐怕希望渺茫。
于是,包括淳于越在内的众多儒家博士,便将希望寄托在长公子扶苏身上,希望借由影响扶苏,进而影响未来的大秦政局,使儒学在日后能够取代法家的地位。
这一计划原本进行得颇为顺利,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长公子扶苏也确实对儒学表现出亲近之意。
然而,谁也没料到的是,天幕竟将他们往日教导扶苏时,贬低其他学派的言论一一展现出来。
更糟糕的是,这些话还被当事人当面听了个真切,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不过,淳于越很快便镇定下来,理直气壮地质问道:
“法家严刑峻法、粗暴无礼,不先教化百姓便动辄施以刑罚,我这些话,哪一句说错了?”
李斯闻言眉头一挑,正准备与淳于越展开一场关于法儒之争的辩论。
然而还未开口,天幕之上原本播放着【大秦·长公子扶苏】的影像缓缓隐去,而在右侧,【大秦·秦太宗扶苏】的画面渐渐浮现。
与此同时,站在前方的始皇帝微微转头,目光一扫,那无形的帝王威压顿时让两人纷纷噤声。
君臣众人再次安静下来,继续观看另一段“秦太宗扶苏”的人生事迹。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就以‘扶苏’为名吧。”】
【同样的名字,但这个扶苏,自出生起便有些不同寻常。】
【安静!】
【这位扶苏似乎天生沉静,极少哭闹。】
【只有在饥饿或需要如厕时,才会哭上几声,仿佛是借此提醒身边人注意。】
……
【待扶苏年满一周岁,能够说话行走之后,便再未出现孩童常见的啼哭吵闹行为。】
【到了三岁那年,在某日秦王嬴政前来后宫探望扶苏母子时,扶苏轻轻拉了拉父亲的衣袖,奶声奶气地说道:“父王,我想识字。”】
【三岁便想识字,这个年纪确实有些早。】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尚处于懵懂无知、贪玩好动的年纪。】
【别说能否安安静静地识字了,就连按时吃饭都难以做到。】
【即便是王公贵族家的孩子,通常也要等到五、六岁才开始启蒙识字。】
【然而,扶苏并非寻常孩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秦王嬴政也颇为了解。】
【乖巧、聪慧、省心!】
【任何事情几乎一点就通,且过目不忘。】
【自出生以来,从未让人操心过。】
【再加上识字之事本就是扶苏主动提出,略作思忖之后,嬴政便点头应允:“好,过几日寡人便为你安排先生教授识字。”】
【“我想父王亲自教我识字!”扶苏仰头望着身姿高大的父亲说道。】
【嬴政闻言一怔,下意识便想拒绝。】
【毕竟他身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别说抽出时间教导一个稚龄孩童,便是抽空来看望扶苏,也得三五天才得空一次。】
【还有一个不便言说的原因——他不知该如何与年幼的儿子相处。】
【寻常人家的亲子温情,嬴政自幼便未曾真正感受过。】
【他的父亲在他两岁时便弃他母子不顾,】
【而他的母亲,不久前更是选择了情人而抛弃了他。】
【可以说,他的父母带给他的,几乎全是痛苦的记忆!】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王嬴政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乎常理的亲子相处方式作为参考。
因此,当子女主动想要亲近他时,嬴政的第一反应竟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他选择了自己最习惯的方式——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板起脸来严肃应对自己的子女。
天幕之下,文武百官皆低头沉默,不敢出声,气氛凝重得如同寒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