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的天空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耸立的烟囱切割成不规则的碎片。
何雨柱驾驶着奔驰车,穿行在这座因克虏伯而闻名于世的工业城市中。
他避开了那些依旧繁忙、警卫森严的核心厂区,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驶向一片位于城市边缘、标示着“限制区域”的旧厂区。
曾经是,现在不是了。
这里曾是克虏伯帝国辉煌的一部分,如今却显得有些落寞。
高大的厂房依旧矗立,但许多窗户已然破损,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旧机油的气味,与远处新厂区传来的活跃轰鸣形成对比。
他将车停在一条僻静无人的辅路旁,前方百米处,一道带着铁丝网、锈迹斑斑的金属围栏后,便是他的目标:
一座隶属于克虏伯、如今主要用于封存“非核心但仍有价值”设备的大型旧仓库。
仓库的红砖外墙斑驳陆离,巨大的滑动门紧闭,门上的锁链看起来却并非坚不可摧,更像是某种象征性的阻拦。
何雨柱下车,并未立刻靠近围栏,而是像偶然停驻此地的路人。
倚着车门,目光似乎被远处一只在钢架上停歇的灰鸽所吸引。
午后偏斜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长,四周寂静,只有风吹过铁丝网发出的微弱呜咽声。
在这看似全然放松的姿态下,他那半径一百米的感知领域,已悄然漫过围栏,渗透进仓库厚重的砖墙。
额,距离太远,何雨柱还是开了隐身,向围墙走去,直到走到近前,才发现仓库的全貌。
仓库内部空间广阔,光线昏暗,大部分区域空置,积着厚厚的灰尘。
然而,在靠近最内侧的区域,几台被墨绿色厚重防雨布严密覆盖的庞大机体,如同沉睡的史前巨兽,静静蛰伏。
感知无视帆布的阻挡,精准地勾勒出它们异常坚固的基座、横梁上精密刻度依旧清晰的导轨,以及那些结构复杂、代表着战前德国最高机械制造水平的镗杆和铣头。
这正是他要找的:超重型精密镗铣床。
工业母床之一。
它们或许因技术迭代或因盟国监管限制而被暂时封存于此。
但其本身所蕴含的加工能力,尤其是对大型舰船曲轴、重型火炮炮膛等关键部件进行超精密加工的能力,价值无可估量。
有设备,肯定有跟随的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几乎在锁定这些设备的同时,他的感知触角敏锐地转向仓库角落一个用预制板隔出的小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锁着,但这毫无意义。
感知深入其中,一个老式的、深绿色的钢制档案柜立在墙边。
柜子里,并非杂乱的文件,而是分门别类、用牛皮纸袋精心封装好的资料:
一整套机床的原始设计手稿,泛黄的图纸上线条精准如初;
厚厚几册应力计算书,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数据;
详细的装配工艺文件,记录了将无数零件组合成钢铁巨兽的每一步。
而在档案柜最下方一个带锁的抽屉里,放着一本页面边缘已微微卷起、用棉线装订的笔记本。
封面上没有任何标题,但里面的字迹工整而有力,记录着各种切削参数的选择、不同材料的处理技巧、设备精度的调整秘诀,以及许多未曾载入正式手册的经验和诀窍。
这分明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镗工技术考核与传承笔记》的实体化身,是一位或许已逝去的大师毕生经验的凝结。
在现在的我们家,甚至直接可以用作教材!
设备,知识,技艺的灵魂,皆在百米领域之内,静候着他的到来。
远处,一列属于克虏伯内部运输系统的重型机车,正牵引着数节满载钢坯的车皮,缓慢而沉重地驶过连接厂区的铁轨。
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缓冲器撞击的巨响,汇成一股低沉而极具穿透力的声浪,滚滚而来,暂时掩盖了这片区域的其他声响。
就在这列火车发出的噪音达到顶峰,足以干扰任何细微动静的瞬间。
仓库深处,那数台覆盖着墨绿色防雨布的超重型精密镗铣床,连同其下与地基浇筑在一起的坚固基座,凭空消失了。
原地只留下地面上一片异常干净的、与其他地方积尘厚度迥异的轮廓。
角落里,办公室档案柜中的所有图纸、计算书、工艺文件,以及那本独一无二的传承笔记,也同步消失无踪。
甚至连一丝移动的微风都未曾引起。
何雨柱缓缓站直身体,目光从远处的钢架收回,那里,灰鸽已然飞走。
走回车门边,他拉开车门,坐回驾驶座,动作流畅自然。
引擎发出低沉的启动声,车辆平稳地调头,驶离了这条僻静的辅路。
整个过程,从停车到离开,不过短短数分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溯的痕迹。
他离开后,或许要等到下一次极其偶然的巡查,或者某个需要调用这些封存资产的特殊时刻,才会有人发现这座仓库深处的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之穿成傻柱各国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之穿成傻柱各国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