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95号大院总算清静了两天。贾张氏和贾有福断了腿住进医院,身上没钱,最后还是易中海心软,掏了医药费垫着。没了贾张氏整日在院里指桑骂槐,连墙根下晒太阳的老猫都多了几分安逸。
第三天午后,何雨柱又去老杨的书店。刚掀开布帘,就见老杨正对着账本出神,见他来,眼睛一亮,忙把账本合上:“柱子,可算等着你了!”
“杨叔,事定了?”何雨柱往柜台边一靠。
“定了!”老杨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光,“组织说,今晚十一点,还在西郊那废窑交接。我已经让人去通知接应的队伍,这次带了三十辆马车和二千人,保准把东西顺顺当当运走。”
何雨柱点头:“成,我准时到。”
何雨柱回了家,和吕文冰吃完晚饭,借口天凉早睡,关了房门。等院里彻底没了动静,他才轻轻推开后窗,像只夜鸟似的翻了出去,脚刚落地,身影已窜出丈远。
西郊的废窑隐在夜色里,像头蛰伏的巨兽。何雨柱到的时候,离十一点还差一刻。他站在那,意识铺开扫了一圈,确认四周无人,才深吸一口气,意念一动——堆积如山的物资从虚空中涌出:码得整整齐齐的步枪、一箱箱的手榴弹、成捆的炸药,坦克,大炮,装甲车。旁边是小山似的面粉和大米,再往边些,是一摞摞钞票,连空气里都飘着油墨和面粉混合的味道。
他看着这些东西,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武器能让前线的弟兄多几分底气,粮食能让挨饿的百姓多撑几天,而那些钱,能换急需的药品。
正想着,远处传来隐约的脚步声,该是接应的队伍到了。何雨柱最后看了眼那堆物资,转身往回走。他记得连接着他去的那个世界——那里有青霉素,能救命的药。
在那个世界,青霉素早已不是稀罕物,甚至有些兽药的制剂,浓度比现在这个世界的人用单位高得多,量也足。他琢磨着,得去一趟,多弄些来。前线的伤兵缺药,多少人就是因为一点感染丢了性命,这些药,能救好多人。
早饭的粥还冒着热气,何雨柱扒拉了两口,放下筷子,看向正收拾碗筷的吕文冰,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妈,我得去趟那个世界。”
吕文冰的手顿了顿,没回头,只轻声问:“又去买物资?”
“嗯,不光是物资还有药,还有些能派上用场的东西。”何雨柱点头,“这次可能得待一~阵子,不过您别担心,我那空间出了点变化,光门能调时间,这边过一天,那边差不多是一百天,我能多跑些地方,多弄点物资。”
他想起空间里那片新出现的静止区,昨天刚放进去的热馒头,刚才拿出来还烫嘴,心里踏实了不少:“而且东西放进去能保鲜,药品啥的不会坏。”
吕文冰转过身,看着儿子又高了些的个头,眼里藏着担忧,嘴上却稳当:“去吧,早去早回。只是你爹那边……”
“就是想跟您讨个主意,怎么跟他说。”何雨柱挠挠头,“这阵子总往外跑,他嘴上不说,眼里早带着疑惑了。”
吕文冰沉吟片刻,擦碗布在手里拧了个结:“要不……就说你拜师学手艺去了?”
“学手艺?”
“学中医。”吕文冰眼睛一亮,“就说遇到了我远房一个表亲,是个老中医,看你心细,想收你当徒弟,往后经常住他那儿,偶尔才回来。你爹那人,就爱跟院里人念叨,保准第二天全院都知道,这样谁问起来,我都有话说。”
何雨柱琢磨着点头:“这主意好!中医讲究‘三年学徒,五年侍诊’,正好能圆上长时间不回家的由头。”
“就这么定了。”吕文冰把碗摞整齐,“等会儿你爹醒了,我就跟他说。他那大嗓门,不用特意叮嘱,保准把‘儿子拜了中医亲戚当师傅’这事传遍南锣鼓巷95号,连对门贾张氏(虽然她现在住院了)家的猫都能听着。”
果然,何大清醒来以后,吕文冰刚把这话跟他一说,他当即拍着大腿:“学中医好啊!悬壶济世,比我这颠勺强!”晚饭时喝了两盅,更是在去酒楼的路上对着墙根下纳凉的老头们敞开了说,“我家柱子出息了!拜了他姥姥家那边的亲戚,是个老中医!往后就是大夫了!”
老头们纷纷道贺,何大清听得 高兴的找不到北。
第二天他走到堂屋,老妈吕文冰正坐在炕沿上纳鞋底,线绳穿过厚厚的布料,发出“嗤啦”一声轻响。昏黄的油灯照着她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一辈子的操劳。
“妈,我准备走了。”何雨柱站在炕前,声音放得轻。
吕文冰手里的针线顿了顿,抬起头,眼里没什么惊讶,仿佛早就料到这一刻。她放下鞋底,拍了拍手上的线绒,上下打量着儿子,见他精气神十足,身上的短打收拾得利落,才缓缓开口:“东西都备齐了?”“嗯,都齐了。”吕文冰笑了笑,伸手替他理了理衣襟,指尖带着常年做活的粗糙,却格外温暖:“妈不担心那些。到了那边,万事小心,别毛躁。那边虽是太平年月,可也不比家里,凡事多看看,多想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