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何雨柱是被胡同里杂乱的脚步声和呵斥声吵醒的。他一骨碌爬起来,贴在窗边往外看,只见几个汉奸领着一队日本兵,正挨家挨户地踹门搜查,枪托砸在门板上的声音刺耳得很。
“肯定是军火库的事露了。”何雨柱心里明镜似的,脸上却不动声色。他现在是个八岁孩子,这种时候,“不起眼”就是最好的保护色。
果然,没过多久,院子里就传来“哐当”一声巨响,大门被踹开了。日本兵的皮靴声、汉奸的吆喝声灌满了整个院子,“都出来!站好!”“有没有藏生人?”“搜!给我仔细搜!”
何大清和吕文冰赶紧拉着何雨柱站到院子里,一家三口排着队,低着头不敢吭声。日本兵闯进屋里翻箱倒柜,瓷器碎裂的声音、抽屉被拽掉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快就把不大的屋子翻得一片狼藉。
一个歪戴帽子的汉奸凑过来,三角眼在他们脸上扫来扫去:“昨晚有没有外人来过?老实交代,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
何大清咽了口唾沫,声音发紧:“没有,太君,就我们一家三口,昨晚早早睡了,没见外人。”
汉奸还想追问,领头的日本兵不耐烦地喊了句什么,汉奸立刻点头哈腰地应着,挥挥手让他们滚蛋。一行人骂骂咧咧地去了下一家,留下满院狼藉和街坊们压抑的叹息。
“这群畜生!”何大清看着被翻乱的家,气得浑身发抖。吕文冰赶紧拉了拉他,示意他别乱说话。
何雨柱没吭声,心里却在琢磨。刚才日本兵搜查时,他的意识无意间扫过院里几家邻居的屋子,竟有了意外发现——易中海家炕洞里藏着几封银元,还有三根金条;刘海中床底下的地窖里,码着五根金条和百十个大洋;连平时总哭穷的阎埠贵,墙缝里都塞着五根金条和一匣子首饰;对面的贾有福家更不用说,灶台后面的暗格里,金条银元堆得不少。
“原来院里藏着这么多私货。”何雨柱心里一动。四九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几朝古都,王公大臣、富商巨贾多如牛毛,战乱这么多年,肯定有不少人把家底埋在了地下。他的意识不仅能覆盖500米范围,还能深入地下50米,这不就是现成的“寻宝雷达”吗?
想到这儿,他心里有了主意。等风波稍定,他跟吕文冰说:“妈,我出去跟胡同里的小伙伴玩会儿,就在附近,不乱跑。”
吕文冰看着儿子,总觉得他这两天有点不一样,可又说不上来,只好叮嘱:“别走远了,看到鬼子赶紧躲起来,早点回来吃饭。”
“知道啦。”何雨柱应着,揣了个窝头就出了门。
一走出院门,他就把意识彻底铺开,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了周围500米的范围,同时往下延伸50米。脚下的土地在他“眼前”变得透明,地下的管线、地基、甚至深埋的瓦罐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从南锣鼓巷95号开始,慢悠悠地往胡同深处走。路过一处废弃的四合院,意识扫过,发现后院墙角的地下三米处,有个青砖砌的密室,里面堆着十几个木箱。他悄悄绕到后院,确认没人,念头一动,那些木箱就凭空消失,进入了他的无限空间。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些玉器、字画,还有几锭沉甸甸的金元宝,看样子是前清留下的东西。
越往前走,发现的“宝贝”越多。有的人家在院子里埋着银元坛子,有的在老槐树底下藏着首饰盒,甚至有处被炸塌的宅院,地下五米处竟有个暗窖,里面堆着不少官窑瓷器——显然是以前的大户人家埋下的。
何雨柱一路走,一路收,空间里的“宝藏”越来越多。他心里盘算着:这些东西留着也是给鬼子抢去,不如自己先收了,将来既能换粮食药品,也能给抗日的队伍添点经费
阳光透过胡同的缝隙照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何雨柱脚步轻快,像个普通的贪玩孩子。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八岁男孩的脑子里,已经有一场更大的“丰收”。他的无限空间里,不仅有从鬼子那里缴获的军火,还有从地下“挖”出来的宝藏,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胡同里还残留着鬼子搜查过的狼藉——几家的门板被踹得歪斜,地上散落着打碎的瓷片和翻倒的杂物,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火药味和汉奸谄媚的余音。他低着头,装作怕生的样子,沿着墙根慢慢走,眼角的余光却扫过每一处角落,意识早已像探照灯般铺开。
500米的范围里,胡同两侧的房屋仿佛成了透明的玻璃盒子。他“看”有的人家菜窖里,除了白菜萝卜,最底下埋着个陶瓮,里面码着三十多块银元,用粗布包着,布角都磨出了毛边估计是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上次鬼子来抢粮时没舍得交出去。
意识穿透一家紧闭的院门,落在西厢房的地基下。那里有个半米深的土坑,埋着个红木匣子,锁得严实。何雨柱“看”得清楚,匣子里垫着丝绸,放着两对赤金耳环、一支翡翠簪子,还有个银锁片,上面刻着“长命百岁”——想来是哪家媳妇藏起来的嫁妆,怕被鬼子抢了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