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谧的静虚谷,轻柔的微风宛如灵动的精灵,穿梭于葱郁的山林间,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溪边,紫萱一袭素衣,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的《黄帝内经》在日光的轻抚下,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微风轻轻翻动着书页,发出细微的簌簌声,紫萱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文字,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若有所思,沉浸在对医道的深度探寻之中。
岐伯的身影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走来,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仿佛承载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厚重。他身着一袭长袍,随风飘动,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紫萱。”岐伯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在这清幽的山谷中悠悠回荡,“今日,我们一同探究《病传》中的深奥医理,这关乎着疾病的发展与人体的生死预后。”
紫萱立刻起身,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犹如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先生,弟子早已迫不及待。之前所学让我对医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更期待先生对这一章的精彩讲解。”
岐伯面带微笑,动作优雅地微微颔首后,轻缓地坐在了紫萱的身侧。他的双眸深邃而明亮,此刻正静静地凝视着远方那绵延不绝、高低起伏的山峦。只见那些山峦在如轻纱般飘渺的云雾遮掩之下,时而清晰可见,时而又朦胧模糊,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美轮美奂的水墨画。
稍作停顿之后,岐伯才缓缓地张开嘴巴说道:“紫萱啊,要知道风可是六种外感病邪中的首要因素呢。它的特性是清扬且容易发散泄漏,并且善于游走变化无常。一旦风寒之气侵犯到我们人类的躯体时,那就仿佛有外敌突然闯入一般。这个时候,人体内部的卫气将会第一个挺身而出迎敌作战。因为卫气本身具备温暖滋养肌肤以及防御外界邪气入侵的重要功能。所以当遭遇风寒袭击的时候,它会毫不犹豫地奋勇抗争起来,让人身上的毫毛都瞬间直立起来,其实这就是咱们身体所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哟!与此同时呢,人的皮肤也会紧紧闭合起来,竭尽全力想要阻止外部邪气更进一步地侵入体内。然而,如果风寒之邪的威力实在太过强盛巨大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致使人体内的阳气受到压抑遏制无法正常宣泄,进而引发一系列诸如怕冷和发烧之类的病症表现哦。倘若风邪继续深入渗透进人体的经络之中,要晓得经络就好比是人体内气血流动运行的通道一样至关重要。一旦这些通道被风邪给阻塞住了,那么气血的流通运转自然也就变得不顺畅啦。如此一来,便很可能造成肢体麻木失去知觉,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在局部区域形成气血淤积停滞的状况,最终表现出肿胀疼痛等不良症状来呢。”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热敷、艾灸等方法来驱散风邪。热敷能够借助温热之力,使局部气血通畅,促进风邪的消散;艾灸则通过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驱散风寒。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人体驱散阴霾。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在体内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寒之邪可能会入里化热,出现发热、烦闷、呕吐食物等症状。这时,我们可以用按摩、药物或热汤沐浴等方法来治疗。按摩能够通过手法的刺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则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调理;热汤沐浴同样能借助温热之性,使毛孔张开,让病邪有出路。”
“若依旧延误治疗,疾病就会传至脾脏。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风邪传至脾脏,就会引发脾风,出现少腹中央疼痛、热感,这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气机不畅。同时,小便色白且混浊,此又称为蛊病。蛊病的发生,就如同在肥沃的土地中滋生了害虫,破坏了原本和谐的生态。若再不加以治疗,病邪会由脾传至肾脏。肾主水,司二便,开窍于二阴。病邪传至肾脏,就会出现少腹烦热疼痛,又名为疝瘕。疝瘕的形成,与肾脏的功能失调以及病邪的侵袭密切相关。若病邪从肾传至心脏,心主血脉,藏神明,就会出现筋脉牵引拘挛,名为螈病。此时,可用针刺之法,或使用药物治疗。针刺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药物则根据具体病症,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若仍不医治,十日之后,病人便会面临死亡。倘若病邪由肾传至心,心又反过来传至肝脏,引发寒热之症,那么三日之内病人就会死亡。这便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
“然而,有些疾病并非遵循这个次序传变。”岐伯微微停顿,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目光中透露出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比如由忧、恐、悲、喜、怒等情志引发的疾病,病邪就不会按照这个次序相传,从而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使人患上重病。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极为深远,它可以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例如,过度喜悦会损伤心脏,心主神明,喜则气缓,过度喜悦会使心气涣散,心虚则肾气相乘。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君主失去了权威,周边的势力就会趁机侵犯。大怒会使肝气过盛,肝主疏泄,怒则气上,肝气横逆,乘犯脾脏。这就如同一个人的情绪失控,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影响。过度悲伤会使肺气乘犯肝脏,肺主气司呼吸,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虚弱,进而侵犯肝脏。惊恐会导致肾气虚,肾主藏精,恐则气下,惊恐会使肾气不固,脾气乘犯肾脏。过度忧虑会使肺气内虚,肺主宣发肃降,忧则气郁,过度忧虑会导致肺气不畅,心气乘犯肺脏。这就是情志激动导致病邪不按次序传变的原因。所以,疾病虽有五种,但其传化却有五五二十五种变化。所谓传化,就是五行相乘的不同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