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太过的浮脉,则脉气来浮软无力,但中央部位坚实,两旁则显得虚浮无根。此种脉象暗示着病邪主要盘踞在人体的体表,尚未来得及向深处进犯,就好似初秋时节那略带凉意的微风刚刚吹拂过人们的肌肤,虽带来丝丝冷意,却并未真正侵入体内。相反,如果是不及的浮脉,那么脉气来浮软且微弱不堪,这意味着病邪已然突破体表防线,深深地潜入了人体内部,恰似深秋时分那凛冽的寒意早已渗骨入髓,难以驱除。”
“冬脉主应肾脏,肾属北方之水。其特性正如那深沉宁静、蕴含无尽力量的水流一般。
此刻,岐伯正神情专注地凝视着眼前之人,他的面容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似乎想要将冬脉的重要意义深深地烙印在对方心中。只见他缓缓开口道:“在这万物闭藏的冬季,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银装,整个世界宛如沉睡中的巨人。阳气悄然潜藏于地下深处,默默地积蓄着能量,静静地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再次萌动与勃发。”
接着,岐伯详细描述起正常情况下的冬脉脉象:“此时的脉气来时沉而有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暗流,在脉搏之间激荡流淌,搏击着手部肌肤。这种脉象被称为营脉,它象征着人体内气血的充盈和运行顺畅。然而,一旦脉象出现异常,便意味着疾病即将降临。”
说到此处,岐伯不禁微微皱眉,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若是太过的营脉,人体将会遭受诸多不适。患者往往会感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极度疲倦乏力,仿佛被那寒冬刺骨的气息紧紧包裹,周身的活力也随之消散殆尽。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饱受脊柱疼痛之苦,每次稍稍转动身躯,那种疼痛感便如同撕裂肌肉一般钻心难耐。此外,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而短暂,气短懒言,使人整个人看上去都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可言。”
随后,岐伯又继续讲述不及的营脉所带来的症状:“相反,如果是不及的营脉,那么人的心神则难以安宁,时刻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犹如腹中饥饿般空虚难忍。同时,季胁下空软之处会感觉到阵阵清冷之意袭来,仿若有一股凌厉的寒风吹拂而过。脊骨同样会产生疼痛之感,而且少腹部会胀满不适,就连小便也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时尿频尿急,频繁如厕却尿量甚少;有时又会尿失禁,无法自控排尿;甚至还有时候只能滴滴答答,尿液排出不畅,令人烦恼不已。”
“再来说说脾脉。”岐伯微微停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神秘,仿佛在揭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它就如同人体的灌溉之源,滋养着其他四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支撑。正常情况下,很难见到典型的脾脉,它就像一位深藏功与名的隐者,默默发挥着作用。只有在脾生病时,其异常脉象才会显现。太过的脾脉,来时如同水流散漫,毫无规律,仿佛洪水泛滥,这种脉象主病邪在体表,多表现为四肢肌肉的病变,如肢体浮肿、乏力等;不及的脾脉,来时尖锐,如同鸟喙,主病邪在体内脏腑,会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脾脉太过,会使人四肢无力,难以正常活动,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不及则会导致人体九窍不通,周身沉重,这就是所谓的重强之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紫萱啊!所谓五胜相通,病气转移可是有着它独特而又神秘的规律呢。”岐伯面色阴沉,眉头紧锁,神情显得格外凝重。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之重,正揭示着一个攸关生死存亡的惊天大秘密。
“当人体的五脏六腑出现病症的时候,那病气就会依照五行相克的先后顺序依次传递开来。这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如果身为医者的我们不能精准地把握住最为关键的治疗时机,那么这种疾病就会如同一头凶猛的恶兽,在短短三个月、六个月,甚至可能只是短短的三天或者六天时间里,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传遍患者的五脏六腑。到那时,病人恐怕就要直面生死大限,命悬一线啦!这就是相克顺传的大致次序所在呀。”
岐伯稍稍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后接着说道:“因此啊,只要我们能够准确地辨析出三阳脉所发生的微妙变化,那就相当于成功找到了疾病产生的源头所在,弄清楚它究竟是从哪一条经络开始作祟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可以敏锐地察觉到三阴脉出现的任何异样情况,那么便能据此推断出疾病的生死日期,进而提前做好应对之策。这里面最核心的要点在于,必须要深刻理解当疾病发展蔓延至其所不能克制的脏腑之时,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这个道理。这就好比是一整排整齐排列的多米诺骨牌,一旦其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某一块骨牌轰然倒下,那么整个身体内部原本保持的精妙平衡瞬间就会被彻底打破,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
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手中的笔在纸上快速记录着要点,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与岐伯的讲解相互呼应。她的脑海中不断梳理着这些复杂的医理知识,努力将每一个细节都牢记于心。待岐伯讲完,她恭敬地说道:“先生的教诲,字字珠玑,犹如明灯照亮弟子在医道探寻之路上的迷茫。弟子定会日夜研读,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体悟,力求将其运用得精准无误。”
岐伯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许,那眼神仿佛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他语重心长地说:“紫萱,医道浩瀚如海,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在向更深的智慧迈进。希望你能始终保持这份热忱与执着,用所学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将这古老而伟大的医道传承下去,造福苍生。”
紫萱望着岐伯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坚定。她再次低头看向面前的《黄帝内经》,那泛黄的书页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在这静虚谷的溪边,她继续踏上探寻中医无尽奥秘的征程。她深知,前方的路充满挑战,但有岐伯的悉心教导和《黄帝内经》的智慧指引,她定能在医道之途上稳步前行,为弘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