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园内,几株早发的蜡梅已悄然结苞,清冷的空气中浮动着极淡的幽香。
殿内暖意融融,银丝炭在兽耳鎏金炉里烧得正旺,驱散了初冬的寒意。
玉砚刚解下沾了些许尘灰的斗篷,还未来得及啜一口宫人奉上的热茶,便听得园外太监一声清晰的通传:“皇上、皇后娘娘驾到——”
他即刻起身迎至殿门,明黄与正红的身影已相携着疾步而来。
皇后一眼瞧见他,眼眶霎时便红了,竟不顾仪制,快步上前一把将他紧紧搂入怀中。
“我的儿……”哽咽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思念与疼惜,“快让母后看看,瘦了,定是吃了许多苦……”她捧着玉砚的脸颊,细细端详,又拉起他的手,翻来覆去地检查,生怕见到一丝伤痕。
指尖抚过儿子略显清瘦的轮廓,泪水止不住地滚落。
玉砚心中暖流激荡,半年来的奔波劳顿、与贪官周旋的惊心、治理水患瘟疫的艰辛,仿佛都在母亲这带着泪的抚摸中消散了。
他回抱住母亲,声音也有些哑:“母后,儿臣无恙,一切都好。”
皇帝站在一旁,威严的目光此刻也充满了为人父的慈爱和不易察觉的担忧。
他伸出手,重重拍了拍玉砚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江南之事,你做得极好,比朕预想的还要好!”语气中是难以掩饰的赞赏与骄傲。
玉砚转身,亦向父亲行了大礼,被皇帝亲手扶起。
一家三口步入内殿,玉砚被按坐在软榻中央,帝后分坐两侧,目光皆不离他左右。
“快与父皇母后说说,江南情形究竟如何?那些贪官可曾刁难于你?堤坝重建,百姓安置,还有那骇人的瘟疫……”皇后一连串地问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玉砚便缓声叙述起来,从如何查勘灾情、发现赈灾粮偷工减料,到如何设计引出贪墨官员,又如何控制疫情、安抚流民。他语气平和,却听得帝后二人时而蹙眉,时而颔首,心绪随着他的讲述起伏。
“……所幸,如今水患已平,瘟疫得控,灾民也已返乡,春耕的种子和农具都发放下去了。”玉砚最后总结道,略去了其中的诸多危险与艰难。
皇帝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欣慰:
“砚儿,你果真长大了,能为民请命,为国分忧。朕心甚慰!”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如今你已封王开府,有了参政之能,朝中局势……你需心中有数。”
皇后立刻接话,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母亲的忧心:
“尤其是你大哥、二哥那边……他们母妃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你如今风头正盛,他们难免……我儿明日便要出宫开府,一切更要小心谨慎,莫要轻易相信他人,提防拉帮结派,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玉砚握住母亲的手,郑重地点点头:“父皇母后放心,儿臣明白。正因如此,儿臣想明日便搬去朱雀大街的府邸。久居宫内,于礼不合,也恐落人口实。”
帝后对视一眼,虽眼中满是不舍,却知儿子所言在理。皇帝颔首:
“也好。你的王府朕已让人仔细打理过,一应用度皆按最高规格,护卫也都是精选的可靠之人。”皇后则忙不迭地吩咐宫人:“快去将本宫给瑞王准备的吃食都拿来!还有那些温补的药材,都带上!”
很快,精致的膳食便被端了上来。
因知玉砚自小在寺中长大,不食荤腥,御膳房特意备了一桌极尽巧思的素斋。
香菇煨成的“素鸡”,豆腐雕琢的“莲花”,山药泥仿制的“鹅肝”……琳琅满目,香气扑鼻。
一家人围坐桌前,皇帝甚至亲手为儿子夹了一块晶莹的“水晶饺”,其乐融融,暖意盎然。
席间笑语不断,仿佛半年的分离从未存在,唯有浓浓的亲情在温暖的殿内流淌,驱散了窗外的初冬寒意。
然而,在这温馨之外,朝堂之上那石破天惊的封赏所带来的巨大波澜,正悄然荡开。
众臣哑然之后,是心思各异的涌动。
谁都明白,瑞王玉砚归来,圣眷正浓,且能力卓着,已显露出参政的资格与实力。
而他的至交好友,那位年轻却手段老辣、功勋赫赫的洛宫奕,竟一举掌握了帝国最强的武力。这绝非寻常的君臣际遇。
皇上的用意,深不可测。
是在为瑞王铺路?
还是在制衡贵妃与两位成年皇子的势力?无论如何,这看似铁板一块的朝局,已因瑞王的回归和洛宫奕的骤然崛起,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于是,在这暗潮即将汹涌之际,香雪园内的温馨家宴更显珍贵。
而园外,已有无数目光聚焦于朱雀大街那座崭新的王府,以及那位手握重兵、刚刚受封的年轻统帅身上。
道贺的人们早已蜂拥而至洛宫奕的府邸,门前车马喧阗,贺声盈天,只是这热闹背后,有多少是真心的祝贺,有多少是审时度势的投机,又有多少是暗藏祸心的窥探,便不得而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娇气殿下卿卿如晤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娇气殿下卿卿如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