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高悬,第九座堤坝的合龙仪式在辰时举行。玉砚身着月白色锦袍,腰间悬着瑞王印绶和红枫叶玉佩,亲手将一块刻着“国泰民安”的基石嵌入堤体。
石料严丝合缝卡进榫卯,两岸百姓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百年根基啊!”老河工王老汉抚摸着光滑的石面,沟壑纵横的脸上淌下热泪。
他颤巍巍捧出一坛自酿的米酒倒入江中:“敬河神,也敬殿下!”
洛宫奕站在泄洪闸旁,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他单手按着佩剑,目光却始终追随着堤坝上那个清瘦的身影,心中不免心疼感慨。这两月来,玉砚原本单薄的肩膀如今也能稳稳担起万民期待了。
“将军请看。”静竹师兄捧着厚厚一册账目走来,“剩下二十座辅堤的料单都理清了。”柳侍卫跟在他身后,手里捧着装满草籽的竹篮,这是用来固堤的。
洛宫奕仔细翻看,突然指着一处:“青石料少了三成?”
“改用花岗岩了。”柳轩羽解释道,“下游新发现的采石场质地更硬,殿下亲自改的设计图。”说着展开一卷图纸,上面朱批密密麻麻,连石料切割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闹声。
狄知筹不知何时混进了庆功的百姓堆里,正用道术玩小把戏,变出朵朵莲花逗孩子们开心。
那匹瘦毛驴驮着两筐新摘的柑橘,被妇人们围着分果。
“狄公子。”洛宫奕唤他过来,递去一封火漆密信,“锦城那边……”
“早安排妥了。”狄知筹拍拍腰间玉佩,那是狄家商队的令符,“我爹调了三十艘货船在码头候着,每条路都有我们家的眼线,李知府插翅难飞。”
正说着,玉砚已从堤上下来,额间还带着薄汗。
洛宫奕自然地递上帕子,却在对方接过的瞬间低声提醒:“殿下,朱大人看着呢。”
玉砚立刻缩回手,端起亲王架子:“将军,申时拔营,且准备妥当。”转头对静竹师兄却软了语气,“辅堤就劳烦师兄了,若遇暴雨...”
“知道,先固基后砌面。”静竹笑着打断,“你写的《筑堤十要》我都背熟了。”
午后的饯行宴摆在县衙后院。
八仙桌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农家自酿的米酒和当季菜蔬。玉砚破例喝了半杯,脸颊立刻飞上红霞。
洛宫奕在桌下悄悄握住他的手,发现掌心又多了两处新茧。
“这些是各村送来的。”柳侍卫指着廊下堆满的箩筐,晒干的菌菇、新编的草鞋、甚至还有几双绣着瑞云纹的袜套。最醒目的是块未上漆的木匾,上书“泽被苍生”四个大字,落款是“清县三万百姓”。
玉砚眼眶微红,想说些什么,却哽咽的说不出口。
将军起身举杯:“愿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众人轰然应和。
申时整,军队在城南列阵。
玉砚换回劲装,长发高束,倒像是回到了初来时的模样。
“保重。”静竹师兄将灌满药茶的皮囊系在马鞍上,“李知府罪证确凿,不必留情,当狠则狠,当断则断。”
柳轩羽默默递来一封信:“按殿下吩咐,受灾最重的三家已安置在县衙当差。”
“好,等我们好消息。”
一队人马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了。
……
锦城知府衙门的朱漆大门在秋阳下泛着刺目的红光。守门衙役正倚着石狮子打盹,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如雷滚近。
为首的黑鬃战马人立而起,铁蹄重重踏在青石板上,溅起一串火星。
“何人胆敢私闯衙门,我看你是活腻了……”衙役的呵斥卡在喉咙里。
玄甲将军勒马转身,腰间鎏金令牌晃过“禁军统领”几字,惊得他踉跄后退。
玉砚的马车静静停在阶前。
素白车帘掀起一角,露出半张清冷如玉的面容。
守门师爷刚想上前盘问,就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出卷轴,明黄绢帛上,五爪金龙在日光下几欲破帛而出。
“圣……圣旨?!”师爷膝盖一软,扑通跪倒。身后衙役们慌得连水火棍都拿不稳,叮叮当当滚了一地。
玉砚踏出马车时,面色冷冽,秋风掀起他靛青色的披风,颇有几分王爷姿态。
腰间瑞王印绶与玉佩相撞,发出清越的声响。他没有说话,只是冷冷扫过跪伏的人群,目光所及之处,连衙门养的狗都噤了声,无一人敢冒犯。
洛宫奕按剑立于半步之后,稳当的守护着他的安危,玄铁重剑虽未出鞘,煞气已逼得几个衙役瑟瑟发抖。
见面前的仪门紧闭,将军凤眸微眯,抬脚踹向紧闭的仪门。
“轰!”
三寸厚的楠木门板竟被这一脚震开,铜门环砸在影壁上。
确认安全后,洛宫奕稳当的将他家殿下扶到门口。
院内正在洒扫的差役们骇然回首,只见逆光中一道修长身影踏着碎裂的门板走来,玉色面庞上凝着寒霜。
“李知府何在?”玉砚的声音不大,却如冰刃刮过庭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娇气殿下卿卿如晤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娇气殿下卿卿如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