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宁彦生这次回京述职,就是奔着留京的。
若能补上实缺,对行将没落的安宁伯府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所以自第二天起,安宁伯府里的主子们就忙碌了起来。
该打理庶务的,起早贪黑。
该拉拢关系的,早出晚归。
安宁伯这个老纨绔,也今儿领着他的鸡鸭鹅这家聚聚,明儿带着他的八哥蛐蛐那家会会,也整出副披星戴月的样子。
就连向来很少出门的老夫人,也连续去老姐妹家里吃了两次宴席。
因着是为宁二爷的事,老夫人出门一直带着宁陇冰和宁陇雪两姐妹。
私心里,也是觉得二丫头已经定了亲,接下来就是四丫头和五丫头了,该领她们多见见人。
至于刚回府的三姑娘,老夫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给遗忘了,一次都没有带出去。
而老夫人对宁二爷的重视,让方氏从孙姨娘回府的刺激里恢复了过来。
又见老夫人对宁函菲的刻意无视,更让她打心眼里高兴。
这几日踌躇满志走路都带风的,把府里的丫鬟婆子指挥得团团转。
孙姨娘是个惯会看事懂得隐忍的,知道老爷留京的事是当前最要紧,此时无论告状还是争宠,都会引起老爷的不满。
所以不但她自己,连三个儿女那里,她都不时拘着他们。
两个小郎君还好说,他们已经九岁,回来就被宁二爷给安排到外院,与宁淮景住在一起,等安顿好了,就去学院进学。
让她担心的是女儿宁函菲。
虽然宁函菲在泉州闺秀里有才貌双全的名声。
但知女莫若母,女儿看似落落大方,其实是个心高气傲要强好胜的。
那年为了和同知的女儿比一场琴赛,她硬是不吃不喝,两天一夜练同一首曲子。
直到顺利赢了比赛,她才昏睡过去。
也就是那一年,宁函菲才女的名声鹊起,一时泉州无人不知,宁刺史有个才貌俱佳的女儿。
如今回了府,上有老夫人,中有嫡母方氏,下有宁陇冰、宁陇雪两个嫡妹。
甚至,整个安宁伯府里,就只有她三姐弟是庶出。
虽说回府不过几日,但她们已经从老夫人的态度,奴婢下人们的怠慢里,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
这与泉州刺史府一家独大的惬意生活,真的能算得上天差地别。
孙姨娘是在宁二爷外放前纳进府的,在府里也呆过两年,既然做妾,她就明白什么叫做小低伏。
但女儿不一样,她只担忧心气高的女儿受不住冷待。
看着女儿清淡的神色,有那么一瞬,孙姨娘竟有些后悔当年做妾。
若是当年嫁给那小书生做正妻,是不是就能让女儿到哪里都能堂堂正正。
这后悔只是一瞬。
转念就想起那小书生当年连个举人都没中,一个秀才的正头娘子能有如今的富贵?
“这京城的东西就是比泉州精细些,”宁函菲正捏着一根碧玉牡丹簪打量,“看这纹路,连脉络都雕得清清楚楚,想必价值也不菲了,没想到三婶出手这么大方。”
大燕朝如今正处于文化鼎盛初期。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金,和前朝喜爱金银器的风格不同,今人推崇的是古董名画,奇木怪石,美玉宝石等,各种能彰显文雅风/流的东西。
这股子歪风是从崇文的先帝刮起来的。
先帝认为,他表面上是个威严霸气的皇帝,其实骨子里是个诗画双绝的文雅人儿。
所谓金银有价玉无价。
楠木金樟柏银,喜欢金银的都是俗人,唯有美玉之无暇,奇楠沉香之尊贵,笔墨之雅致,方能诠释他高端大气的君子之风。
上行下效,古董名画难得,木玉类制品可以有啊,一时风靡大燕朝。
再到当今圣上,完美地遗传了他爹的爱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朝代的繁盛让文化兴旺的同时,也让道教复兴,佛教昌隆,木石通灵,玉可养人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于是,人们对玉器奇木的宠爱蒸蒸日上经久不衰。
不管高门大户还是蓬门小户,礼尚往来间,都以名家字画、精雕玉器、稀有奇木为尊荣。
谁要是拿真金白银走礼,就会显得你没文化,不高雅,忒俗。
看,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离不开金银,却偏要把它们贬得粗俗不堪。
孙姨娘看着女儿脸上神态很放松,并没有露出不高兴,就悄悄松了口气。
笑道:“你三婶娘家沈家可是庆城首富,出手自然大方。”
宁函菲神色淡淡地放下簪子,“可我见两个妹妹头上的桃花钗,雕刻手法明显不一样。”
美玉盛行蔚然成风,自诩才女的人怎么可能不懂玉?
宁函菲对此当然也是下过苦工的,哪些是大家手法也能看个七七八八。
孙姨娘一见女儿脸上的神色,就知道她还是介意老夫人独抛下她。
赶紧道:“你若是喜欢那种,等明儿娘带你去‘宝珍阁’,这家铺子可是京城最好的首饰铺子,娘给你买两套最时兴的头面,咱不是递了帖子去李大人家,正好戴着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我媳妇是憨批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我媳妇是憨批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