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升到头顶,明晃晃地炙烤着大地,菜市场里的气味变得更加复杂难闻。
高辉攥着口袋里皱巴巴的一百多块钱,在市场里慢慢踱步。他的目光锐利,像搜寻猎物的鹰,扫过每一个摊位,分析着那些不起眼的商机。
卖菜的大妈需要塑料袋,卖熟食的摊主需要一次性饭盒,卖调味品的老板需要捆扎货物的橡皮筋……这些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需求,却是这个市场每天运转必不可少的消耗品。
他的启动资金太少,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需求稳定、成本低廉、周转要快。
最终,他在一个卖日用杂货的摊位前停下。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正扯着嗓子和一个顾客为了两毛钱争得面红耳赤。
高辉耐心地等着她们做完生意,才走上前。
“大姐,您这衣架,怎么批发的?”他指着摊位角落那一捆捆颜色各异的塑料衣架。
大姐打量了他一眼,看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汗衫,裤子上还沾着点早上收废品留下的污渍,语气有些懒洋洋:“零售一块五两个,你要拿得多,按捆算,一捆二十个,十二块。”
高辉心里快速盘算。零售合七毛五一个,批发合六毛一个。利润空间有,但不大。他注意到大姐摊位上的衣架款式老旧,颜色也单调,只有红蓝绿三种。
“大姐,有没有好点样子的?带防滑条的,或者颜色鲜亮点的?”他试探着问。
大姐愣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高辉,似乎觉得这人有点不一般:“那种贵,一捆得十五。小伙子,你问这么细,到底买不买?”
高辉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大姐,您这衣架是从前面那家‘兴旺百货批发行’拿的货吧?”
他刚才在市场里转悠时,就留意到了那家批发行,门口堆着不少类似的货品。
大姐眼神闪了闪,没承认也没否认,只是语气缓和了些:“咋?你也想摆摊?”
“混口饭吃。”高辉递过去一根刚才在路边小卖部买的、最便宜的红梅烟,“大姐,跟您打听个事,那批发行,要是拿货再多点,还能便宜不?比如,拿个十捆?”
大姐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态度明显热络了点:“十捆?那得是人家批发行的小客户了,估计能谈到十三块五一捆吧?你要是真想要,我这儿也能给你这个价。”她显然是想自己做这笔生意。
高辉心里有数了。批发行给小客户的价格是十三块五,零售摊位卖十五,中间一块五的差价。如果他直接去批发行,拿更大的量,价格还能再低。
但他现在本金只有一百多块,拿十捆衣架就要一百三十五,几乎掏空家底,风险太大。而且,衣架这东西,虽然家家户户都用,但购买频率低,压资金。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市场,最终,落在了那些卖蔬菜的摊位上。几乎每个摊位面前,都堆着一些挑拣出来的、带泥的、或者稍微有点磕碰的“次品菜”,价格比正常品相的低廉很多。
一个念头闪过。
“大姐,谢了,我先看看别的。”高辉对杂货摊大姐点点头,转身走向一个蔬菜摊。
“老板,这堆有点磕碰的番茄,怎么卖?”他指着一小堆品相不太好的番茄问。
“这些啊,处理了,五毛钱一斤,你要全要,给四毛五。”老板正忙,头也不抬。
高辉看了看,那堆番茄大概有十几斤,虽然有些疤痕,但大部分只是熟过头了点,完全不影响食用。他又问了问旁边摊位的处理土豆和有些发蔫的青椒,价格都极其低廉。
他心中迅速盘算,一个大胆的想法成型了——不卖衣架,卖“搭配”。
他用身上几乎所有的钱,批发了三种“处理蔬菜”:番茄、土豆、青椒。总共花了三十块钱,买了将近七十斤菜。
然后,他跑到塑料制品摊位,花五块钱买了一沓中号的透明塑料袋。
他没有像其他菜贩一样摆开阵势,而是将三种蔬菜以大概2:2:1的比例,熟练地分装进一个个塑料袋里。每袋大概装三斤左右,里面有五六个番茄,四五颗土豆,再加上两三根青椒。
分装好后,他找来一块硬纸板,用炭块写上几个大字:
家常三样,一块五一袋!
他把纸板立在面前,自己则站到了市场通往旁边几个老旧居民区的必经路口上。
此时正是下午四五点钟,上班族快要下班,家庭主妇们开始出来买菜的时候。
高辉深吸一口气,摒弃掉前世那点可笑的面子和矜持,开始叫卖:
“来看看嘞!家常三样,一块五一袋!番茄炒蛋,土豆烧肉,青椒肉丝,一顿饭的菜都齐活嘞!便宜又实惠!”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热情。这种简单的捆绑销售,在后世烂大街,但在眼下这个年代,在这个小市场,还算是个新鲜玩意儿。
关键是,他抓住了目标客户的心理——图便宜、图省事。
一些路过的老太太、行色匆匆的年轻女人被他的吆喝和那块醒目的牌子吸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赎的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赎的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