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辛苦转陀螺 , 见地不到却徒劳 。
纵经尘劫百千次 , 不识来意也枉然 。
人合对照大师兄的笔记与批注翻阅经典 , 才明白自己在冥界 引领鸯儿自渡其实是在自渡; 而在秘境中自己选择了不争 , 却暗合了天道舍身无我之意 。 自己的破境说偶然也偶然 , 说 必然也必然。
人合通过经文得知 , 自我对 “我 ”的认知层次决定了在生命 历程中关注哪一类得失 、 心念欲求聚焦在怎样的事物上 、 每 日思与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道理 。 认知决定命运 , 个体如何 诠释得失 , 就会感受怎样的悲喜。
人合起初因身处道宗 , 很排斥其他门派的东西 。 自幼看王妃 碎碎念 , 可现世报又那样地无情 , 更觉得佛法误人; 没想到 此时真看进去后发现: 各门派中未被宗教扭曲的原教旨具有 无量奥义 。 于是决定端正态度 , 认真学习经卷中涉及到的内 容。
人合踏实下来 , 继续研修 “三 ”字头里的内容:
三法印、三境、三量。
三法印
“三法印 ”的内容是: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 三点十二字,就是佛法的核心教义。
很多人渴望活在可预见的确定性中,又因世间唯一可确定的 就是没有确定性可言,所以常常苦恼, 没有安全感 。佛告诉 世人,别瞎耽误工夫去在确定性中寻找安全感,无常才是常 态。
在思考任何道理时,都不要把个人的视角与观点夹杂进去,不管这是角色我的理念认知,还是心思显化,或是神识映现, 一旦“ 我觉得 ”“ 我认为 ”“ 我想 ”成为思考与认知感受的 出发点和感受者,那得到的答案一定因 自体局限性而发生扭 曲。
在所有的全然中,一切万有出于一体归于一处,归处即涅盘。 涅盘是梵语Nirv ā ?a的音译,本意是出处是归处 。就像家门, 是出行的起点也是故乡的终点。 当你经历万千亿劫后再次回 到 出发的地方时,你就会知道自己到家了。那一刻一切思绪 都不再造作,安然无为、解脱自在,在弘一中无生无灭、无 苦无悲。
三境
“三境 ”有两类,其中一类是“顺境、逆境、非顺逆境 ”,讲的是大趋势;另一类是“ 性境、独影境、 带质境 ”,讲的是依据什么在构成角色故事矩阵的场域。
性境、独影境、 带质境三种是我们心 中所呈现的各种景象, 有的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所触动的,也有受到内心深处神 魂召唤所现起的。
1. 性境:
在世间被神魂激活的角色我,其人生中的见闻觉受与一切经 历的场景,都是八识种子变现而来的伪装外境。我们依据前 六识所感知到的眼前世界,都是自我内因外缘的投影显化, 反映出过往未能达成的课业缺憾, 角 色我对此没有任何可操 控性。就好像几个小时前你贪嘴吃了腐败的食物,又贪凉喝 了冰水,现在腹痛如绞,你知道未来一段时间内,厕所会是 你经常要去的地方。这不因 自我意志想或不想有所改变,起 心发愿也无济于事。
故在面对 自 己此刻所遭遇的一切时,要能够随顺因缘,把握 机会,与周遭的人解冤释结,勿再添结增怨、计较是非。
2.独影境:
独影境中所见闻经历的故事往往与角色生活的故事线没有相 关性,纯粹是由想象衍生出的场景与人物。 比如小说中的很 多人物与场景就是“无质独影境 ”。另外,还有一种称为“有 质独影境 ”的,是指在“ 出世间 ”法当中,关于佛陀所形容 的出离三界后的圣境,那是凡夫无法见、但被信徒心愿显化 出的色界, 比如净土天国、地狱炼狱。
3. 带质境:
带质境是依据心思升起的景象,属妄想一门。譬如杯弓蛇影、 见草绳惊疑心为蛇、到处找伴侣出轨证据等。所谓疑心生暗 鬼,并且 自 己还很当真,这全是因 自 己的认知经验或习性预 期搞出来的妄境假相。遇到蛛丝马迹就升起错觉,然后把 自 己的意识力全部集中在反复验证 自 己的妄想中,最后成功将 其显化成 自 己要经历的实相,还感觉 自 己第六感有多强。
性境是未发生的大趋势之必然,被 自 己预见到了。 虽然还没 发生但已历历在 目。
独影境是自己头脑、心思、神识,想“相 ” 出来的。无质独 影境是梦想所见,并不会聚化成实相; 而有质独影境是通过 集体意识实相,把群体梦想实相化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
带质境是当 自 己信以为真后,每 日思量观想,最后终于在 自 我的实相中梦想成真,并真实地经历了这一体验。
三量
转识成智的过程中,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 ” ——在凡夫是识,在圣人得道叫做智,智在梵语中读作般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虚空法界,细雨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虚空法界,细雨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