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公里的山路,对于一支疲惫、饥饿且士气受挫的小队来说,不啻于一场酷刑。皮埃尔在前方竭尽全力寻找最隐蔽的路径,但茂密的荆棘和湿滑的苔藓依旧不断消耗着众人所剩无几的体力。林晓将自己那份本就不多的压缩口粮分给了体力较差的汉斯和让娜,自己只能靠系统兑换的【高强度能量棒】(消耗了最后10点贡献点)勉强维持。赵刚则像个不知疲倦的守护神,时而搀扶这个,时而鼓励那个,用他那粗粝的方式维系着队伍不散。
“教授”和他的三名护卫依旧沉默,但他们良好的体能和战术素养在此刻展露无遗,始终保持着警惕,并主动承担了断后的重任。夜莺则一边行军,一边不断尝试用便携电台进行短促开机,监听德军通讯,确认铁路线守卫没有异常变动。
第二天黄昏,他们终于抵达了目标区域外围。隐藏在一处可以俯瞰山谷的山脊上,林晓举起望远镜(系统兑换的初级夜视型号,效果勉强),仔细观察着下方的铁路线。
正如伦敦情报和“教授”所言,这是一段相对偏僻的单轨铁路,蜿蜒穿过寂静的山谷。一座不算太长的石拱桥横跨在一条湍急的溪流上,正是理想的爆破点。桥头有一个简易的木质岗亭,隐约可见一名哨兵的身影,桥的另一端似乎也有一个。除此之外,视野内看不到其他德军活动。
“两个哨兵,间隔约一百五十米。”林晓低声道,“桥体是石砌的,结构坚固,常规爆破需要大量炸药和精确的安放位置。”他看向“教授”的护卫,“我们的炸药够吗?”
那名护卫冷静地回答:“如果放置在桥墩关键承重点,理论上足够造成结构性损伤,使其无法通行重型列车。但安放难度很大,桥墩下方水流湍急,且容易被哨兵发现。”
常规方法风险高,难度大。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晓身上。
林晓没有说话,他再次举起望远镜,仔细扫描着桥梁的每一个细节,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结合着他来自后世的、零散但广阔的物理和工程知识。石拱桥……承重原理……应力集中点……
突然,他的目光锁定在桥身与山体连接处的几个不起眼的排水孔洞上。这些孔洞是为了排泄山体渗水,直径不大,但似乎……可以加以利用?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念头在他脑中诞生。
“我们不炸桥墩。”林晓放下望远镜,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我们给它来个‘釜底抽薪’!”
他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快速画了起来:“看,石拱桥的承重主要依靠拱券将压力传递到两岸的桥台。我们不需要完全炸塌它,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关键拱券的稳定性,就足以让桥面变形,无法通车!”
他指着地上简陋的示意图:“那些排水孔洞,就是我们的通道!我们可以将部分炸药制作成细长的‘爆破筒’,塞进对着关键拱券基座的孔洞里!不需要士兵冒险下水,只需要在岸上操作!”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利用排水孔爆破?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教授”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感兴趣的神色,他蹲下身,仔细看着林晓画的草图:“很……新颖的思路。理论上,如果炸药安放位置精准,确实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如何确保炸药能被准确送到预定深度?如何保证起爆顺序和威力集中?”
“我们需要制作简易的推进杆和定位装置。”林晓越说思路越清晰,“爆破筒用防水的油布包裹,绑在长木杆上,从洞口塞入,利用水流和杆子将其推到预定位置。起爆用电雷管,导线从洞口引出,我们可以隐藏在岸边的草丛里统一引爆!”
他看向那名携带炸药的护卫:“兄弟,能不能把炸药重新分装,做成适合塞进洞口的细长包裹?”
护卫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可以,但需要时间,而且威力可能会有些分散。”
“威力分散没关系,我们要的是精准破坏结构,不是蛮力摧毁!”林晓语气坚定,“而且,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孔洞同时安放多个小当量的爆破筒,形成合力!”
计划虽然依旧冒险,但比起强攻桥墩,无疑大大降低了暴露的风险和难度。林晓这“爆破鬼才”般的构想,仿佛在黑暗中撕开了一道裂缝。
说干就干。小队在山脊后方的密林里建立了临时营地。护卫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拆分和重新包装炸药。林晓则带着赵刚和瓦茨拉夫,砍伐合适的树木,制作推进杆和测试孔洞的深度与走向。夜莺负责监听,皮埃尔和斯坦尼斯瓦夫负责外围警戒。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彻底笼罩了山谷。行动必须在黎明前完成。
凌晨三点,一切准备就绪。五个细长的、用油布和胶带严密包裹的爆破筒制作完成,分别绑在了五根长达四米的结实木杆上。导线也连接完毕。
林晓、赵刚、瓦茨拉夫以及“教授”的两名护卫,组成了爆破小组。他们如同暗夜中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滑下山脊,向桥头摸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