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的在洪荒是不值钱的。
人族各地随着传灯书院的“民俗”专业学子学业的完成,那些曾在课堂上临摹过玄武山势、演算过青龙水法的年轻人,带着地脉罗盘与新编撰的《人族营城要术》奔赴四方,人族的建城再非凭经验摸索的粗糙营垒,而是渐合天地阴阳的节律。
每座新城落定,必寻玄武为靠,取“垂头”之稳;必引青龙为脉,求“蜿蜒”之活;
白虎位植苍松为砂,忌“昂头”之煞;朱雀位凿池引流,纳“翔舞”之灵。
学子们握着分身李仁亲授的“定土尺”,在山坳丈量明堂宽窄,在河畔测算水流曲直,连夯土方位都依人族自创的“五方生息法”:东方掺草木灰增生机,南方拌赤铁矿固根基,中央填熟土养民气,一丝不苟。
于是城郭连缀如星,人族烟火顺着山川脉络漫延,再非散落在洪荒的孤点。
西至昆仑余脉的“镇岳城”,玄武山如屏,青龙溪穿城而过,市集上摆着西域墨玉与人族陶器;
东抵苍梧之野的“听涛城”,借海为朱雀水,以岛为白虎砂,渔人与山民在“互市坊”用贝壳、兽皮换得热火朝天。
传灯书院的灯笼,早已从襄垣城一盏,变成照亮百城的星河。
堪舆之术此刻正化作人族扎根的根须,扎得深,铺得广,连风掠城垛,都带着章法里的安稳。
忽有一日,一道浑厚声音响彻洪荒:“天道在上,吾襄垣城人族,今立‘互通道’于洪荒,以‘人元通宝’承载道运。
愿此道通有无、促交流、解所需,吾等必守诚信、持公平、求互利,不欺不诈,不偏不倚。
望天地垂怜,赐福此道,使洪荒生灵皆受其益,共臻繁荣。”
虽然“人元通宝”既不是后天灵宝,更不先天灵宝,这只是李念自己根据落宝金钱样式而铸,但他可是用崆峒印加持,在人族气运长河中洗礼,更是得到分身李仁的功德玄黄气浸润。
可是寄予李念无穷希望。
城中众人齐声高呼:“天道庇佑,通途永昌!”呼声震彻云霄。
刹那间风云涌动,晴朗苍穹被七彩祥云遮蔽,一道玄黄气柱自云层坠落,柔和如暖泉,拂过人族身躯时,竟让筋骨间泛起草木拔节般的生机。
祥云间飘下“福泽之瓣”,似天女散花,落地化作点点绿光融入城池——那是五谷初生的灵气,是桑蚕吐丝的温润。
分身李仁借这道功德突破至《神象镇狱功》第二层沉星微粒的‘第一次裂变’,襄垣城百姓经此洗礼,眉宇间多了层‘生息紫气’,福缘愈发深厚。
而襄垣城经两次功德加持,城墙砖缝间竟生出青苔般的‘护城灵纹’,宛如天道亲绘的屏障。
城防阵法在玄黄之气中强化,化作半透明的“生息穹顶”,触之如触春土,却坚逾玄铁。
其“互通道”因天道见证远扬,洪荒各族商客循其而来,襄垣城渐成洪荒“万族互市”之地,繁荣昌盛,名震八方。
其影响力如涟漪扩散,为人族在洪荒奠定独特地位——当然,这是后话。
襄垣城渐渐被称作“襄垣圣城”。
随着它兴起繁盛,光辉事迹如星火燎原,点燃人族建城的激情。
往昔人族多以部落聚居,与妖兽周旋时常居下风,一次冲击便可能部族凋零。
纵躲过一次,谁能保证下次幸运?焦虑让他们难睡囫囵觉。
襄垣圣城却如坚固堡垒,为人族遮风避雨:居民安居乐业,互市繁荣,传灯书院的“字书”“算术”更让文脉渐兴。
这一切给了其他部落无限希望。
它的存在让人族看见可能,各部纷纷派族中精壮前来观摩。
他们惊叹圣城高大的“夯土包石墙”能御外敌与山洪;羡慕城内规划有序——民居、工坊、互市坊各安其位;
更钦佩“族老议事制”:从巡防到粮储分配,皆由各族代表共商,井井有条。
各部返回后,依循《人族营城要术》寻找宜居之地建城:近河部落取淤泥混合草筋夯墙,既利取水又抗冲刷;山谷部落则依山凿石,将窑洞与石墙结合,造出战守一体的山寨。
随着一座座城池兴起,人族生存空间拓展,势力渐强。不同城池间互通有无:
镇岳城的陶器换听涛城的海盐,山南城池的草药换山北的兽皮,人族的火种,正顺着这些纽带,在洪荒烧得愈发旺盛。
自从人族筑城以来,洪荒的物资交换与采购便如一道洪流,冲击着整个现存的交易体系。
庞大的需求需要稳定的供给地,为此分身李仁通过坊市订购,或向其他部落的采购等一系列手段,才让襄垣城在短短三年间筑成。
而那些小型的坊市也因此升级为大型互市,更多小型坊市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以人元通宝为锚的洪荒币,渐渐在人族疆域流通开来,甚至与人族相邻的种族也逐渐喜欢使用,更有甚者将其视为宝物而珍藏。
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便利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洪荒开局,我为先天人族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